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1): 227-231.

• 辽海书镜 • 上一篇    下一篇

清末小说中的女权乌托邦

周乐诗   

  • 发布日期:2019-01-24
  • 作者简介:周乐诗,1964 年生,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编审( 上海200083) 。

  • Published:2019-01-24

摘要: 始于晚清的女权运动是当时维新思想家出于保国强种的目的所推行,受到西方女权思想很大影响,因此,其始“女权”只是一种概念的演绎,而不是从女性实际生存状态和经验中由女性自发提出女性存在的问题。由于缺少现实的根基,女权常常导向乌托邦想象。小说在清末作为想象新的国族形象的手段,成为承载各种女权想象、表现女性乌托邦的重要载体。清末乌托邦小说反映了女权运动在清末由思想文化运动到现实层面推进这一过渡时期的困境,虽然有对女权简单化的理解、逃避现实的倾向,但确起到了鼓动民气的作用。没有清末对理想女性的乌托邦塑造,很难想象现代女性形象在五四后的横空出世。

关键词: 清末小说, 女权意识, 乌托邦

中图分类号: 

  • I206.5

〔1〕金天翮: 《女界钟》,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第53页。
〔2〕〔3〕康有为: 《大同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年,第227、158 页。
〔4〕八宝王郎( 王浚卿) : 《冷眼观》,《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拾肆,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年,第305 页。
〔5〕〔9〕〔25〕陈啸庐: 《新镜花缘》,《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年,第219、223、221 - 222 页。
〔6〕雁叟: 《学界镜》,《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 年,第567 页。
〔7〕公奴( 夏颂莱) : 《金陵卖书记》,陈平原,夏晓虹编: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1897 年- 1916 年)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第48 页。
〔8〕春颿: 《未来世界》,《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拾,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年,第547 页。
〔10〕〔26〕颐琐: 《黄绣球》,阿英编: 《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上册,北京: 中华书局,1960 年,第298、167 页。
〔11〕陆士谔: 《新中国》,《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年,第510 页。
〔12〕〔13〕〔14〕〔15〕〔16〕〔17〕〔18〕〔19〕〔20〕〔21〕思琦斋:《女子权》,《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7、8、7、9、24、25、26、32、71、74 页。
〔22〕海天独啸子: 《女娲石》,《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叁,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年,第89 - 90 页。
〔23〕吕侠: 《血帕》,《中国近代小说大系》,《短篇小说卷》( 上)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年,第211 页。
〔24〕〔28〕陈天华: 《狮子吼》,《中国古典谴责小说精品》,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年,第547、548 页。
〔27〕破佛: 《闺中剑》,上海: 小说林,1906 年,第1 页。
〔29〕碧荷馆主人: 《黄金世界》,《中国古典谴责小说精品》,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年,第834 页。
〔30〕何震: 《女子复仇论》,《天义报》1906 年第2 卷。
〔31〕汉一: 《毁家论》,《天义报》1906 年第4 卷。
〔32〕震述: 《女子解放问题》,《天义报》1906 年第8 - 10 卷合册。
[1] 颜翔林. 论理想的特性及其与审美理想的逻辑关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45-50.
[2] 马建高. 民初美学的引进及中国化历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9-66.
[3] 李雁. 中国新时期乌托邦小说的类型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43-48.
[4]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41.
[5] 邢海晶, 周波. 《伯牙琴》与《乌托邦》和谐社会观契合之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32-34.
[6] 陈庆超. 循环、永恒与期望:从时间维度看乌托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36-18.
[7] 田启波, 郑湘萍.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嫁接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9-11.
[8] 杨慧. "普通"的微言大义--- "文化革命"视域下的瞿秋白"普通话"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92-197.
[9] 仇昉. 海上乌托邦:一个时代幻梦的终结--一笠园主旨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293-298.
[10] 姚文放. 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3): 117-123.
[11] 武斌. 近代欧洲的“中国形象”及其乌托邦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117-121.
[12] 张木荣. 论马尔库塞浪漫本体论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5): 118-12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