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1): 26-29.

• 辽海书镜 •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共领域理论范式何以可能

杨仁忠   

  • 发布日期:2019-01-24
  • 作者简介:杨仁忠,1962 年生,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津300387) 。
  • 基金资助: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07FZX011)

  • Published:2019-01-24

摘要: “公共领域”虽然是在市民社会理论的羽翼下生长壮大起来的话语系统,但却具有超越市民社会理论范式的理论特征和学术价值: 不仅公共领域理论话语克服了市民社会理论范式的社会历史局限性,而且,“公共领域”及其理论本身既具有独立于“市民社会”的理论规定性和理论内容,又具有自己独立的问题域和学术演变历史。因此,把“公共领域”从市民社会话语中离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范式予以专题研究并探讨其学术意义,既是完全可能的,又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市民社会, 理论范式

中图分类号: 

  • C912

〔1〕郁建兴、何子英: 《政治交往: 一种政治沟通的新分析路径》,《社会科学辑刊》2010 年第4 期。
〔2〕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2 年,第122 页。
〔3〕约翰·克里斯蒂安·劳尔森: 《颠覆性的康德: “公共的”和“公共性”的词汇》,詹姆斯·施密特主编: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 世纪与20 世纪的对话》,徐向东等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259 页。
[1] 张文喜.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城市和市民社会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30-37.
[2] 陶水平. 英国文化研究的文化主义理论范式及其批评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75-187.
[3] 陈立新.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89-97.
[4] 郁建兴, 何子英. 政治交往:一种政治沟通的新分析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4-9.
[5] 沈敏荣. 经济社会的性质与竞争法的社会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80-86.
[6] 于立军, 宋新华. 论市民社会对民主的影响及其机制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43-46.
[7] 丁培卫. 20世纪中国市民小说流变论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206-211.
[8] 杨仁忠. 论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市民社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0-15.
[9] 姚尚建.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价值与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37-42.
[10] 李嘉美. 论媒体信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88-190.
[11] 王利民. 论私法与市民社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56-59.
[12] 周建国. 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社会的培育和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47-5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