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4): 229-234.

• 美学与人生建设 • 上一篇    下一篇

深生态意识自然观:一种新的生存规范的启蒙———论托尔斯泰的宗教观与老子的学说

蔡宝玺   

  • 出版日期:2011-08-20 发布日期:2019-01-17
  • 作者简介:蔡宝玺, 1955年生,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江苏盐城224002)。

  • Online:2011-08-20 Published:2019-01-17

中图分类号: 

  • I109.5

〔1〕普列汉诺夫:《托尔斯泰和大自然(1908)》, 倪蕊琴译, 倪蕊琴选编:《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 托尔斯泰》,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年, 第250页。
〔2〕〔5〕〔12〕〔17〕《列夫? 托尔斯泰文集》第十七卷, 陈馥、郑揆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年, 第126、63 -64、287 -288、5-6页。
〔3〕〔18〕托尔斯泰:《给一个中国人的信》, 朱春荣译, 《托尔斯泰文集》第十五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年, 第524、527页。
〔4〕魏源:《老子本义》, 上海:上海书店, 1987年, 第1 -2 页。
〔6〕霍克海姆、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 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0 年, 第1页。
〔7〕托尔斯泰:《死路两条》, 刘宁主编:《托尔斯泰散文》上册,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年, 第283 页。
〔8〕托尔斯泰:《进步的定义》, 刘宁主编:《托尔斯泰散文》上册,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年, 第208 -210页。
〔9〕《托尔斯泰日记》(下), 雷成德等译,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第208页。
〔10〕〔22〕孟庆祥等:《庄子译注》,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第163、179页。
〔11〕托尔斯泰:《为什么一定要把人们想象得和家兔一样》,刘宁主编:《托尔斯泰散文》上册,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年, 第193 -194页。
〔13〕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忏悔录》, 冯增义译,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3 年, 第104页。
〔14〕尼采:《论道德的谱系》, 周红译, 北京:三联书店, 1992年, 第90页。
〔15〕恩斯持? 海克尔:《宇宙之谜:关于一元论哲学的通俗读物》, 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 第10 -11页。
〔16〕托尔斯泰:《生活的道路? 序言》, 刘宁主编:《托尔斯泰散文》上册,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l996年, 第200 页。
〔19〕〔20〕〔21〕托尔斯泰:《论末世》, 陈馥译, 《托尔斯泰文集》第十五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年, 第507、504、496 页。
[1] 白杨. “文学史”重构与书写的限制———大陆文学史视野中的“香港文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224-228.
[2] 杨黎红. 论卡尔维诺小说"晶体模式"---以《看不见的城市》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219-221.
[3] 刘宁宁. 论西方后现代派文学的原始情结[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70-173.
[4] 王锺陵. 20世纪初期的小说热及暴露性的社会写实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1): 137-144.
[5] 刘宁宁. 论西方后现代派文学的原始情结[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70-173.
[6] 张岩. 中国现代作家的神话书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200-204.
[7] 藤田梨那. 日本现代文学中的中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209-21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