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4): 66-70.

• 西方法哲学的反思与借鉴 • 上一篇    下一篇

著作人格权制度的合理性质疑

张今   

  • 出版日期:2011-08-20 发布日期:2019-01-17
  • 作者简介:张今, 1954年生,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北京100088)。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FX071)

  • Online:2011-08-20 Published:2019-01-17

中图分类号: 

  • DF523.1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年, 第69页。
〔2〕李明德、许超:《著作权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年, 第56页。
〔3〕〔5〕薛军:《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人格权立法》, 《法商研究》2004 年第4期。
〔4〕史尚宽:《民法总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第248 页。
〔6〕〔17〕M.雷炳德:《著作权法》, 张恩民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年, 第24、420 页。
〔7〕李琛:《知识产权片论》,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年,第35页。
〔8〕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第201页。
〔9〕〔10〕〔12〕〔14〕彼得? 德霍斯:《知识财产法哲学》, 周林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年, 第91、91、92、98页。
〔11〕〔13〕德利娅? 利普希克:《著作权与邻接权》,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0年, 第12、112页。
〔15〕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第113页。
〔16〕何炼红:《网络著作人格权研究》, 《中国法学》2006 年第3期。
〔18〕刘孔中:《智慧财产权法制的关键革新》, 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2007 年, 第71页。
〔19〕何炼红:《网络著作人身权研究》, 《中国法学》2006 年第3期。
〔20〕中山信弘:《多媒体与著作权》, 张玉瑞译, 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7 年, 第23页。
[1] 宋智慧. 实用艺术作品版权保护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84-88.
[2] 高亦鹏. 我国实用艺术作品保护的困境突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80-8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