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3 ›› Issue (1): 38-42.

• 中国现实与中国问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经济人与共产主义价值追求的一致性及其达成——基于人和社会行为机制的分析

倪荫林   

  • 出版日期:2013-01-20 发布日期:2018-08-03
  • 作者简介:倪荫林,1953年生,哲学博士,河北廊坊武警学院管理系教授(河北 廊坊 065000)。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GL087)

  • Online:2013-01-20 Published:2018-08-03

摘要: 按系统理论,社会的每一个体都必然且必须追求自身利益和多样需求。从人的社会存在性考察,人的每一利益或需求都是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下实现的。这种制约关系使社会成员都互为目的和手段。这种社会关系的逐渐展开和人们对此种关系的认知及自觉践行,使得人之经济人本性与共产主义价值追求趋向一致。明确这一点并力促其达成,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深刻理解我国选择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人, 共产主义, 一致性, 达成

中图分类号: 

  • B036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2〕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9页。〔3〕王淑萍:《论共产主义社会的现实性及其过程性》,《求实》2010年第7期。.〔4〕王宝俊、陈亮:《思维的局限与发展》,《山西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13页。〔6〕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505页。〔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页。〔8〕沈湘平:《价值中立与价值判断的勇气》,王玉樑、岩崎允胤:《中日价值哲学新探》,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38页。〔9〕孙正聿:《哲学通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1-240页。〔10〕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1618页。〔11〕戴宏森:《系统理论及其哲学思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88页。〔12〕沈小峰等:《自组织的哲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13-61页。〔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72-473页。〔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页。〔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39页。〔16〕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13页。
[1] 赵兴伟.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若干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58-6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