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产业升级,既包括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包括发展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既有制造业产业先发优势,又存在要素市场不够发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度环境保障不够、产业集群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当前,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实施东北地区产业升级应遵循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字技术创新使用、政策制度“恰适”、经济循环畅通的逻辑,不断推动东北地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和数字营商环境建设,提升东北地区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1] | 王晓峰.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125-131. |
[2] | 王媛玉 杨开忠. 数字经济赋能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空间经济学“4D”框架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132-142. |
[3] | 任保平. 数实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层次性及其实现机制与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143-151. |
[4] | 苏玺鉴. 培育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重点方向和实践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1): 126-133. |
[5] | 周绍杰. 构建东北全面振兴的经济地理新格局——基于“哈长沈大”一轴战略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6): 13-24. |
[6] | 赵儒煜. 论东北地区产业选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的沿革与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55-66. |
[7] | 李政,杨思莹. 东北地区潜在红利开发与系统性振兴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67-77. |
[8] | 王智勇. 重工业化、城镇化与东北问题——基于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一个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78-91. |
[9] |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6. |
[10] |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29. |
[11] |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41. |
[12] | 陈耀,郑重阳. 时空效应、输出基础与区域经济增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74-84. |
[13] | 朱富强. 市场博弈、权力结构与收入分配机制——剖解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85-93. |
[14] | 吴宇晖, 付淳宇. 分级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88-94. |
[15] | 陈耀, 周洪霞.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02-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