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3): 54-56.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角 • 上一篇    下一篇

苦难意识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目的之维

马建青   

  • 发布日期:2018-08-25
  • 作者简介:马建青,1982年生,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2YJC720020)

  • Published:2018-08-25

摘要: 历史目的论作为解释历史的一种有效范式,往往与对苦难的“道义”拯救相关联。马克思尽管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唯物史观,但这种对历史的哲学思考离不开对苦难的历史自觉,正是在对苦难的历史思考中历史目的论的踪迹以隐讳的方式显现。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目的之维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并不冲突,其所彰显的价值性与科学性共同构成人们改造世界的有效武器。

关键词: 苦难, 历史目的论, 唯物史观, 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 

  • B03

〔1〕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李秋零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99页.
〔2〕卢梭:《论科学与艺术》,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0页.
〔3〕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8页.
〔4〕黑格尔:《历史哲学》,王时造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19页.
〔5〕〔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1、85页.
〔6〕〔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第466、101页.
〔8〕鲁克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历史目的论》,《河北学刊》2009年第3期.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6页.
[1]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11.
[2] 王庆丰. 欲望形而上学批判——《资本论》的形上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11.
[3] 周嘉昕.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四个基本问题——基于思想史和理论逻辑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2-20.
[4] 吴照玉. 资本主义不平等的根源及其解决路径——皮凯蒂与马克思的分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1-26.
[5] 李艳艳. 目标定位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50-54.
[6] 刘亚军. 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60-65.
[7] 皮家胜. 身体与空间:拓展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两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7-24.
[8] 张岩, 李闯. 马克思的社会时间观与人的自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36-39.
[9] 张丽. “中国梦”内在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哲学思考——2013年辽宁省哲学年会会议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95-200.
[10] .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解放原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29-32.
[11] . “人的存在”本质与马克思的形而上学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33-35.
[12] . 天下观念、民族国家与现代认同——权力与教化变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2-27.
[13] . 超越“资本的文明”:“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道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25-31.
[14] . 经济人与共产主义价值追求的一致性及其达成——基于人和社会行为机制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38-42.
[15] 王东红. 对象性实践活动与历史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41-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5]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6]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7]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8]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9]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
[10]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44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