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方哲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有着极为浓重的理性色彩,这可以看做是西方人所具有的思维特质。马克思作为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对传统西方哲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出于反对不同论敌的需要,马克思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并从经济、技术、历史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深入的剖析。然而,这些批判在片面强调敌友政治逻辑的施米特看来,就是三种理性专政的现实表现,由此就引发了施米特与马克思之间的论战。
中图分类号: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8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4页. 〔3〕卡尔·施米特:《政治的概念》,刘宗坤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6页. 〔4〕〔10〕〔1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6、87、287、290页. 〔5〕麦考米克:《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徐志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27页. 〔6〕〔7〕卡尔·施米特:《政治的浪漫派》,冯克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3、206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9页.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3页. |
[1] | 张宗艳. 论思辨形而上学的实现方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25. |
[2] | 马新宇. 虚无之为主义——“虚无主义”概念使用模式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7-34. |
[3] | 毛林林. 从自我到社会——一种对主体间性思想的逆向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35-39. |
[4] | 保罗·赞瑞巴卡保罗·赞瑞巴卡(Paul,Zarembka). 摆脱黑格尔哲学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与普列汉诺夫、列宁之间的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5-13. |
[5] | . “资本主体性”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本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5-20. |
[6] | . 哲学解释学与意义的不确定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26-30. |
[7] | . 价值观念与价值观念评价体系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37-40. |
[8] | 段忠桥. 正义、自由与私有财产——G.A.科恩对诺齐克“张伯伦论证”的再次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8-23. |
[9] | 孙丽姝. 艺术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审美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209-211. |
[10] | 董晋骞. 费尔巴哈哲学:现代哲学的重要开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5-20. |
[11] | 张政文. 康德哲学与近代西方文化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4-9. |
[12] | 李海峰. 论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及其真理的生成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6-22. |
[13] | [美]埃里克·S.尼尔森,(王佳鑫,李大强 译). 从高清海哲学理论创新谈起什么缺失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1-16. |
[14] | 李义天,张容南.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良善生活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7-22. |
[15] | 梁玉水. 马克思的诗歌:重构马克思思想的一种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32-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