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5): 194-198.

• 清华简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近代东北社会的衣食住行述论

郎元智   

  • 出版日期:2012-09-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郎元智,1982年生,辽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辽宁 沈阳110031)。
  • 基金资助: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L11CZS010)

  • Online:2012-09-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近代东北社会是一个变革的社会,伴随着营口港的开埠,西方文明涌入东北大地,近代西式的生活习惯纷纷涌现,并与故有的中式传统生活方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东北地区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呈现出传统与新式并存的二元性特点。城市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开始享受近代科技带来的舒适和便利,人们对时尚、舒适、自由的新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是推动近代东北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层动力。而广大乡村社会仍旧固守传统,传统观念和传统习俗依旧统治着每一个农民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地区,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 变革

中图分类号: 

  • K25

〔1〕〔4〕〔7〕〔8〕〔19〕〔20〕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2年内部本,第2280、2280、2281、2287、2286页.
〔2〕孔经纬主编:《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第1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35页.
〔3〕佟冬主编:《中国东北史》第五卷,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47页.
〔5〕〔25〕刘爽:《吉林新志》下编,长春:辽东编译出版社,1934年,第77、78页.
〔6〕张伯英总撰、崔重庆等整理:《黑龙江志稿》卷6《地理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65页.
〔9〕辽宁省档案馆编:《国民服制条例》,民国十八年四月十六日(1929年4月16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档案·东北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85页.
〔10〕〔26〕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78、412页.
〔11〕吴振臣:《宁古塔纪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48页.
〔12〕〔13〕西清:《黑龙江外记》卷6,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2、62页.
〔14〕王介公修、于云峰纂:《安东县志》卷7《礼俗·饮食》,民国二十年(1931年)铅印本,《中国方志丛书·东北地方·第18号》,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影印版,第42页.
〔15〕马平安:《近代东北移民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第208页.
〔16〕〔17〕满史会编著:《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四十年史辽宁编写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年,第610、610页.
〔18〕《桦甸县志》卷2《舆地·风俗》,民国二十年(1931年)手稿本,第43页.
〔21〕〔22〕 赵恭寅、曾有翼纂:《沈阳县志》卷8《交通》,民国六年(1917年)铅印本,《中国方志丛书·东北地方·第4号》,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影印版,第8-9、8-9页.
〔23〕张志强:《沈阳城市史》,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61页.
〔24〕辽宁省档案馆编:《严行禁止任意更用衣冠旧制》,乾隆五十年二月十八日(1785年3月28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档案·东北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46-349页.
[1] 张福运. “废科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56-164.
[2] 曾业英. 蔡锷一篇鲜为人知的轶文及其价值——《〈中华民国宪法史案〉总序》作者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7-154.
[3] 李玉. 钮永建民众教育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5-162.
[4] 田涛. 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3-168.
[5] 陈雁. 由姊妹而同学:基督教与近代上海女学校、女学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7-144.
[6] 李永胜. 民国初年日美两国在华商标权之争--以19 15年凡士林商标侵权诉讼案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52-161.
[7] 魏文静. 近代江南迎神赛会的商业化运作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54-159.
[8] 张涛. 早期美国教育书籍中的孔子形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26-132.
[9] 陈高华. 政治与反政治——论阿伦特对霍布斯的理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1-26.
[10] 张华腾.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1-127.
[11] 阎书钦. 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8-136.
[12] 焦润明.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6-162.
[13] . 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的孔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17-124.
[14] .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8-163.
[15] . 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7-1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5]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6]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7]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8]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9]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
[10]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44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