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6): 159-165.

• 房地产发展与民生 • 上一篇    下一篇

西汉不同地域豪族与王莽新朝的灭亡

崔向东   

  • 出版日期:2012-11-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崔向东,1963年生,历史学博士,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 锦州 121013)。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S0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JA770009)

  • Online:2012-11-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王莽没有解决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问题,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导致反莽大起义。西汉末年反莽力量主要有四种:一是农民,二是刘姓宗室,三是部分官僚士大夫,四是各地豪族。在推翻王莽新朝政权的过程中,各地域豪族起到重要作用,各地域豪族起事瓦解了王莽政权的社会基础。应当对豪族在反莽斗争中的作用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

关键词: 西汉, 豪族, 王莽

中图分类号: 

  • K234.1

〔1〕〔29〕〔63〕林剑鸣:《秦汉史》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22、122、160-161页.
〔2〕〔6〕〔8〕〔43〕〔62〕〔70〕范晔:《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6、2、16、9、9-10、12页.
〔3〕〔7〕〔11〕〔28〕〔40〕〔56〕〔57〕班固:《汉书》卷99《王莽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138、4125、4082、4163、4189、4179-4180、4170-4171页.
〔4〕班固:《汉书》卷24《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85页.
〔5〕〔31〕范晔:《后汉书》卷28《冯衍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966、969页.
〔9〕马彪:《两汉之际刘氏宗室的“中衰”与“中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10〕〔36〕〔55〕范晔:《后汉书》卷14《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64、555、567页.
〔12〕〔45〕范晔:《后汉书》卷13《公孙述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33、534页.
〔13〕范晔:《后汉书》卷79《儒林传·欧阳歙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555页.
〔14〕〔15〕范晔:《后汉书》卷80《文苑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610、2609页.
〔16〕班固:《汉书》卷11《哀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36页.
〔17〕〔46〕〔47〕范晔:《后汉书》卷13《隗嚣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16、513、519-520页.
〔18〕劳干:《汉代的豪强及其政治上的关系》,劳干:《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上),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92-293页.
〔19〕范晔:《后汉书》卷83《逸民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772-2773页.
〔20〕范晔:《后汉书》卷46《陈宠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547-1548页.
〔21〕范晔:《后汉书》卷11《刘玄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469页.
〔22〕班固:《汉书》卷100上《叙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207页.
〔23〕〔48〕余英时:《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45、249页.
〔24〕班固:《汉书》卷84《翟方进传附子义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425-3426页.
〔25〕〔58〕〔60〕范晔:《后汉书》卷11《刘盆子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477、478、479页.
〔26〕范晔:《后汉书》卷26《伏隆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8页.
〔27〕范晔:《后汉书》卷18《陈俊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90页.
〔30〕范晔:《后汉书》卷29《鲍永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17页.
〔32〕 宇都宫清吉:《劉秀と南陽》,《漢代社會經濟史研究》,東京:弘文堂,1954年,第375-404页.
〔33〕范晔:《后汉书》卷32《樊宏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20页.
〔34〕范晔:《后汉书》卷15《邓晨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82页.
〔35〕范晔:《后汉书》卷15《李通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75页.
〔37〕范晔:《后汉书》卷15《来歙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85、596页.
〔38〕范晔:《后汉书》卷32《阴识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29页.
〔39〕班固《汉书》卷84《翟方进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437页.
〔41〕〔67〕范晔:《后汉书》卷17《冯异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47、639页.
〔42〕范晔:《后汉书》卷41《第五伦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395页.
〔44〕吴树平:《东观汉记校注》卷21《载记·公孙述》,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911页.
〔49〕〔52〕范晔:《后汉书》卷12《卢芳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06、506页.
〔50〕班固:《汉书》卷94《匈奴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826页.
〔51〕〔66〕范晔:《后汉书》卷16《寇恂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20、624-626页.
〔53〕司马迁:《史记》卷129《货殖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3270页.
〔54〕范晔:《后汉书》卷21《李忠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56页.
〔59〕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之《列传》第1卷《刘盆子》集解引刘攽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79页.
〔61〕〔65〕范晔:《后汉书》卷16《邓禹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99、599页.
〔64〕赵翼:《廿二史札记》卷4《东汉功臣多近儒》,北京:中国书店,1987年,第55页.
〔68〕范晔:《后汉书》卷19《耿弇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03页.
〔69〕范晔:《后汉书》卷77《李章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492页.
〔71〕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王莽时起兵者皆称汉后》,北京:中国书店,1987年,第45页.
〔72〕杨德炳:《关于刘秀与新莽末年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河北学刊》1997年第5期.
〔73〕杨龙:《试论两汉动乱之际的社会群体》,《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5]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6]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7]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8]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9]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
[10]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44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