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术期刊与学术生态建设
    共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未来
    高翔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5-6. 
    摘要 ( 101 )   收藏
    自从近代学术产生以来,学术期刊在学术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一个国家,没有一流的学术,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术期刊;同样,没有一流学术期刊的国家,也不可能拥有一流的学术。当代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学术期刊的推动和引领。不高度重视学术期刊建设的科研工作是没有前途的,不高度重视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不把期刊编辑队伍建设作为学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不充分尊重期刊编辑的劳动,不可能建设出一流的学术期刊,也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成果考量与高校教师职责
    喻阳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7-10. 
    摘要 ( 133 )   收藏
    学术成果考量与高校教师职责问题与学术生态高度相关。科研考核的“重量轻质”是导致当前学术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而近年来,我国高校评估考量维度中重视教师科研产出的政策导向,滋生和严重强化了教师的“重研轻教”倾向,相比于学科发展和科研项目,学生的重要性被严重淡化,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为此,一方面,要明确学术评价的主体只能是同行专家,应使同行评议成为普遍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另一方面,要坚定回归教学本位,全面降低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成果发表要求,使教师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业中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世界的中国学术期刊自律与学术生态建设
    韩璞庚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1-14. 
    摘要 ( 100 )   收藏
    新世纪以来,世界全球化与多元化程度逐步加深,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人类知识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学术理论期刊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市场化与国际化浪潮的剧烈冲击。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是我们迎接挑战的生存性选择。具体而言,学术期刊要通过自身的理念自律、自身制度自律、自身主体行为自律,将自已做大做强,使我们的期刊变得更有公信力与学术影响力;学术期刊要通过建构包容性、科学性的学术生态环境、建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以扭转学术生态失衡的现状。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尤为重要,因此学术期刊要明确自身在建构学术研究的中国风格与中国立场中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政治哲学前沿问题
    正义、自由与私有财产——G.A.科恩对诺齐克“张伯伦论证”的再次批判
    段忠桥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8-23. 
    摘要 ( 247 )   收藏
    科恩认为,“张伯伦论证”基于“通过正义的步骤从正义的状态中产生的任何东西自身都是正义的”这一命题,从正义加正义可能产生非正义、“正义的步骤”不能保证结果中无非正义以及“正义的状态”存在着模棱两可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命题是不能成立的。科恩还对“张伯伦论证”涉及的自由和正义关系做了深入的探究,表明诺齐克对自由权利的定义使他陷入一种循环论证,并进而揭露了诺齐克之流是如何“玩弄自由的语言把戏”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政治哲学的新发展——种族正义研究①
    罗克全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24-30. 
    摘要 ( 189 )   收藏
    从阶级到种族,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个阶段,是透视与解决世界问题的重要线索。阶级是西方世界民族国家成立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分裂的结果;阶级正义就是以社会正义为追求目标,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所表达的政治诉求。当代政治哲学新思潮中,种族正义理论代表人物米尔斯认为,马克思的阶级正义理论应当从认知系统中提升为种族正义,即“非观念理论”、“非设计理论”和“去种族化契约”才能克服形而上学政治和自由主义政治所代表的白人种族“文化原子”之偏颇,实现种族解放。但是,只有种族内部成员的个人解放与种族解放相一致,种族正义理论才是完整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缘何“回到黑格尔”?——兼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的形成过程
    臧峰宇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31-35. 
    摘要 ( 174 )   收藏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离开《莱茵报》后为解决“苦恼的疑问”而撰写的第一部手稿,是其孕育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学术探索。如果说在马克思研究中“回到黑格尔”是一种理论自觉,那么这种理论自觉不仅是研究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自觉,而且是政治哲学研究的自觉。以这种自觉探究马克思青年时代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政治哲学阐释,对我们深入理解民主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思奇哲学观和哲学研究方法的当代意义
    李兵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36-40. 
    摘要 ( 183 )   收藏
    艾思奇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所以能写出《大众哲学》这样影响几代中国人的通俗论著,恰是他在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上厚积薄发的表现。艾思奇的哲学思想是自成一体的,其中蕴涵了他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到理解,以及如何对待和研究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对其哲学观和哲学研究方法论进行梳理和讨论,对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象性实践活动与历史发展
    王东红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41-44. 
    摘要 ( 130 )   收藏
    海德格尔批评马克思的生产性实践概念是一种源于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是一种生产强制,并且认为人的自我生成过程即历史是一种进步强制,这种进步强制将导致人自身的毁灭。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误解。马克思的生产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历史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人的自由解放的实质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卡尔纳普问题”·卡西尔思路·现代哲学的可能进路
    孙慧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45-48. 
    摘要 ( 143 )   收藏
    20世纪的哲学经历了“语言转向”,并且由于对语言的不同理解而导致了对哲学的不同理解。卡尔纳普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把语言理解为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的记号和工具,并因而将科学语言视为思想获得知识的唯一合法工具,并以这种理解出发对哲学造成了诘难,使哲学只能以“科学的副产品”而存在;而卡西尔则以其对语言的符号理解揭示了语言的文明内涵,赋予了各种符号形式以同等的客观性和合法性,为现代哲学走出“卡尔纳普问题”的理论困境,超越英美科学哲学和欧陆人文哲学的对立,开拓出一种新的可能进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文化的兴起与生态问题
    李凡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49-53. 
    摘要 ( 154 )   收藏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既是经济迅速增长的三十多年,也是中国社会从严格控制居民消费的苦行者社会向大力提倡消费的消费者社会转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之而生的则是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可以说,消费方式的变化加速了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消费和消费文化看做完全负面的东西加以贬斥,也不是简单地放弃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解决中国当代的生态问题。事实上,消费主义成为被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及生活方式是有着历史必然性的。而重新审视并找出它与生态和解的关节点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告别中世纪的三次理性革命——从霍布斯到马克思
    田冠浩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54-59. 
    摘要 ( 125 )   收藏
    “基督教中世纪”对于在其解体过程中出现的现代世界具有持续而重大的影响。这体现在:第一,现代理性从中世纪政治、思想方式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并非是在它的早期阶段一劳永逸地完成了的课题,在诸如自由主义(洛克)、道德主义(康德)、国家主义(黑格尔)等根本性的现代社会方案的创制中实际上都混入了重要的基督教中世纪元素;第二,现代性危机始终伴有中世纪危机的影子,现代理性正是在与“中世纪”艰苦卓绝的竞争中实现的自我更新,以及克服或缓解它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缺陷;第三,这种与“中世纪”的持续竞争使现代理性保持了自我批判和调整的可能性。注意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信自觉营造中国现代家族文化
    罗凌志, 李欣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60-63. 
    摘要 ( 152 )   收藏
    家族文化是以家族为主体与主题所产生、创造和传承的具有血缘特质的中华民族文化、人类历史文明。从理论方面探究认知家族文化的存在形态、基本特征、功能作用,在实践方面倡导营造中国现代家族文化的目标确立、变革创新、民众导向、典型示范、学术研究,对于自信自觉地维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倡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主义视域中社会性别建构的两个向度
    杨凤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64-67. 
    摘要 ( 160 )   收藏
    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社会性别的建构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完成。社会性别的宏观建构——群体求异:即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夸大两性之间的差异,并把两性之间的差异固定化、模式化、对立化;社会性别的微观打造——个体求同:即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认同相应的社会性别,按照已有的固定的社会性别模式建构自我的概念。社会性别的解构同样要从两个层面进行。首先,从宏观层面创造解构社会性别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其次,从微观层面培育平等的性别意识。社会性别的解构将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历史分期及理论贡献
    柯泽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68-74. 
    摘要 ( 595 )   收藏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诞生是20世纪初之后几十年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一学派大致经历了早期孕育、全盛时期以及衰败时期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在早期孕育阶段杜威、米德、库利等人为芝加哥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思想,并开创了一些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斯莫尔等人在介绍欧洲社会学理论等方面贡献甚多;托马斯等人则通过对波兰移民等问题的研究开启了社会学研究美国化以及应用化的时代,使美国社会学研究脱离了欧洲社会学研究的学院式抽象思辨传统。在芝加哥社会学发展的全盛时期,帕克、伯吉斯等人介入到都市生态结构以及都市行为研究,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和应用化特征,并丰富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芝加哥社会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美国20世纪初以来社会变化与发展的一种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诸如都市问题、移民问题、种族文化问题开始淡化并淡出,美国社会学研究的关注点也发生转移,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也随之衰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不但对美国社会科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催生了美国传播学这样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一些重要成员还直接参与到美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话语有效性主张与话语伦理——会话增量的语言哲学分析
    刘奕, 芮晓松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75-79. 
    摘要 ( 122 )   收藏
    语用学的发展与语言哲学思想密切相关。话语有效性主张可以解释会话增量的本质及功能,会话增量在语言结构和功能上均存在普遍性,话语伦理原则对于不同语言普遍适用。哲学思想引入具体的学科实践,将为学科实践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指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守独务同、别微见显:萨义德的“血亲与姻亲”概念——基于修辞学的阐释
    张继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80-83. 
    摘要 ( 133 )   收藏
    在西方20世纪70年代的“理论革命”中,追求同一性的宏大叙事受到倡导差异性的后现代思想的阻击,文化的承继性与断裂性的关系成为争论的焦点。萨义德为此“理论革命”贡献诸多影响深远的理论与思想,但其“血亲与姻亲”的概念尚未得到学界充分重视。通过借鉴隐喻—转喻的研究成果,辨析这对术语的作用机制,可知它们浓缩了萨义德的文化思想,是人们全面应对全球化趋势下东西方文化交流问题的利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国法律制度的现代影响
    我国对外投资法律制度支持体系的路径探析
    沈四宝, 彭景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84-88. 
    摘要 ( 118 )   收藏
    对外投资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有效工具。中国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对外投资法律制度体系,无法满足对外投资实践的需要,制约了对外投资对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双顺差”与“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的有效支持。我们应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经验,从立法、管理体制、融资、财政、保险、促进体系等方面对符合中国实际的对外投资法律制度支持体系路径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司法审查的质疑理论剖析
    黄凤兰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89-93. 
    摘要 ( 103 )   收藏
    美国对司法审查功效、司法机关独立性以及对司法审查标准不确定性的质疑均建立在实证材料基础上,这三大因素构成美国司法审查制的核心,围绕这三大因素展开的对美国司法审查的质疑是对美国司法审查运行200年后的一种反思,当然这种反思从目前看尚不足以构成对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根本否定,但对于对这项制度的借鉴者无论在选择范围、文化背景还是在制度理论上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侵权法上的过失及其判定标准
    龚赛红, 王青龙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94-98. 
    摘要 ( 160 )   收藏
    我国法学界通说认为,侵权法上的过失是行为人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或者主观状态。在判定过失有无时又主张,未尽必要的注意义务即存在过失。通说的过失概念与其判定标准之间明显矛盾,而且主观说的过失概念也存在诸多弊端。对过失的概念宜采用客观说,即过失是指行为人在从事某类活动时其行为低于一个有限理性人的行为标准。过失的判定标准应采用有限理性人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强者何以认可弱者的超限利益主张——失地农民的利益主张与政府的应对
    魏建, 黄婉如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99-106. 
    摘要 ( 118 )   收藏
    强者的利益、更强者的介入和仲裁者的声誉构成了中国背景下强者何以同意弱者利益主张的三个理由。当强者的承诺具有合理性时就必须得到执行以确保承诺的可预期和交易秩序稳定,这不是因为强者具有优势地位的要求,而是因为基于强者承诺形成的契约是合理契约,是符合社会利益需要的原因。失地农民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弱者不当主张利益的行为,尽管其中也有着强者承诺不尽合理的地方。放任弱者和纵容弱者的不当利益主张将导致对合理交易和秩序的破坏,这在现实中已有体现。政府的合理要求和制度有时也被所谓的“弱势者”坚决抵制而得不到落实,进而使社会秩序和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侵蚀。因此,使强者的承诺不仅可信而且必信是中国未来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法集资与金融制度刍议
    丁建臣, 刘亚娴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07-111. 
    摘要 ( 180 )   收藏
    在我国30多年制度变迁进程中,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互交织,正规金融供给长期不足,作为非正规金融制度的民间金融应运而生,大量民间资金通过多种非法集资渠道进入房地产、高利贷等高风险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经济制度变迁与非法集资呈现出较强关联性,非法集资大案要案频发,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家庭等部门都难辞其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法制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创新金融制度、转变企业经营方式成为有效处置非法集资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发展与民生
    中国主要城市住房供给价格弹性估计与比较研究
    刘洪玉, 杨帆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12-119. 
    摘要 ( 186 )   收藏
    我国住房供给价格弹性表现出了很大的城市间差异,反映住房新增建设量水平的存量弹性与反应生产要素在建设部门与其他部门间调整难度的流量弹性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我国住房市场发展的十几年中,住房供给特征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上存量弹性降低,流量弹性增加,各城市弹性大小排序也发生了较大变动,早期市场快速发展的一线城市存量弹性下降显著,而二三线城市随着市场逐步发展完善表现出存量、流量弹性双高的特征。由于供给弹性能够进一步影响到住房市场价格形成与城市增长模式,在未来政策制定与学术研究中都更加重视供给弹性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主要国家房产税实践经验与实施效果的总结与借鉴
    陈杰, 季骋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20-126. 
    摘要 ( 143 )   收藏
    研究发现,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会显著影响该国房产税税基的选择方法,其经济自由程度会显著影响该国的房产税税基确定方法,而选择随市价变化的税基确定方法更有助于一国稳定房价,在房产税的实施细节方面,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差异性很大。为此我们需要避免将不同特征的各国房产税混为一谈。比较各主要国家房产税实施效果的研究得出结论:首先,房产税可以对房价产生积极影响的;其次,能否产生预期的影响关键看政策制定是否合理以及后续操作是否跟进。为此,对于房产税,应该首先关注如何更合理地确定税基、课税方式、税率等政策细节,以此探讨清楚其可行性和可能的效果,而非简单笼统讨论是否需要房产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
    谢琦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27-130. 
    摘要 ( 113 )   收藏
    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房地产价格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非常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在我国由于没有住房或只拥有一套住房的中低收入居民占我国人口的比重很大,所以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的财富效应非常微弱。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当前亟须调整和完善工资结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房价,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
    范忠宏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31-134. 
    摘要 ( 145 )   收藏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提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倒U形”动态关系,已在现今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中得到验证。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房地产业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使中国付出高昂的生态代价。当前,需要地方政府重新调整发展思路,将生态建设与土地规划相结合,为城市构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经济波动的动态相关性分析
    印重, 刘金全, 马昕田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35-139. 
    摘要 ( 185 )   收藏
    后金融危机时期,流动性过剩问题使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不断加深,维持物价稳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与其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持续性关系,通货膨胀波动将会对经济增长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即时性和较好的持续性,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没有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传导客体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阻滞因素研究
    潘敏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40-143. 
    摘要 ( 160 )   收藏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传导途径,然而199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失效, 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漏损”和“阻滞”货币政策对货币、信贷调控失灵。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非有效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行为与中央银行意图的背离,另一方面是我国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企业的“二元”投资主体结构以及特殊的银行体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证券投资者保护的目标选择、机制建立及经验借鉴
    周宇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44-147. 
    摘要 ( 110 )   收藏
    在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处于一种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市场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违规行为,最后都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饱受侵害。因此,要特别强调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使之成为我国证券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目标,尽快建立和完善《破产法》、《证券投资者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为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运行奠定法律基础,以便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服务”相统一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财政政策选择——基于辽宁的阐释
    李华, 周卉, 王金萍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48-151. 
    摘要 ( 114 )   收藏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财力和政策支持,并通过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促使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此,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财政政策选择是,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发挥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加强政府采购激励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加快辽宁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的过程机理研究
    白如晶, 卢帅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52-154. 
    摘要 ( 108 )   收藏
    共性技术的创新对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而对于共性技术的研发,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关注。尤其在制造业,共性技术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共性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与国外相比存在相当的差距。基于制造业共性技术分类和特征、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构成主体,借鉴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推导出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养老服务业产业价值链经济贡献分析
    侯卉, 徐丁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55-158. 
    摘要 ( 170 )   收藏
    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根本意义在于它应对了“老龄”这一根本性的社会问题。养老服务业是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各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服务业与其它行业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价值链各环节的经济总贡献突出,其发展对GDP的贡献及拉动直接和间接就业,具有重大作用。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而快的增长,养老服务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其发展前景广阔,是极具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汉不同地域豪族与王莽新朝的灭亡
    崔向东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59-165. 
    摘要 ( 166 )   收藏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王莽没有解决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问题,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导致反莽大起义。西汉末年反莽力量主要有四种:一是农民,二是刘姓宗室,三是部分官僚士大夫,四是各地豪族。在推翻王莽新朝政权的过程中,各地域豪族起到重要作用,各地域豪族起事瓦解了王莽政权的社会基础。应当对豪族在反莽斗争中的作用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代辽东都司女真内迁与朝贡史事考
    程妮娜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66-174. 
    摘要 ( 173 )   收藏
    明朝前期为在东北边疆建构和维护对蒙古的防线,实行招抚笼络女真人的政策。辽东都司境内以开原和辽阳为中心安置了大量内迁的女真人户。作为明朝优遇女真的政策之一,内迁后的女真人户仍保持了其在边外羁縻卫所时期的朝贡资格,入京朝贡以获得丰厚的赏赐。英宗正统年间开始对女真朝贡活动加以限制和管理,天顺初年停止内迁女真人,宪宗初年停止了辽东都司境内女真人的朝贡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辽西地区的毡帽制造业
    关亚新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75-177. 
    摘要 ( 181 )   收藏
    明末战争后,辽西地区农牧业经过近六十年的缓慢复苏,为各种手工业的出现创造了契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后所毡帽制造业出现于康熙朝末期,发展于乾隆朝中期。中后所毡帽制作者不但完成了脱离农业而成为专业手工业者的转换,而且实现了毡帽制造业内部的独立分工,制作毡帽的水平、质量皆有提高,产销量亦俱获增长,销往朝鲜国的毡帽甚至垄断朝鲜国帽业,从而使中后所毡帽制造业成为辽西地区典型的外向型手工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初知识青年离弃旧式妻子现象之论争——以郑振埙事件为中心
    余华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78-185. 
    摘要 ( 297 )   收藏
    民国初期,随着婚姻自由观念的兴起,离婚自由论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社会上的离婚事件越来越多,并逐渐形成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新式知识青年离弃旧式妻子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尤以郑振埙事件为典型。通过对郑振埙事件中应否离婚以及如何救济旧式妻子问题的争论可以看出,尽管离婚自由论是作为解放妇女的思想武器而出现的,但离婚自由对于民国女性而言,不仅仅是得到了解放的权力,也带来了新的伤害和新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核政策改革述论
    王娟娟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86-191. 
    摘要 ( 122 )   收藏
    上任伊始,艾森豪威尔政府就杜鲁门时期的核政策进行了重新调整与变革。为此,美国政府修改1946年《原子能法》,推行北约核化计划,重启与英国的核合作。这三项措施紧密相连,修改《原子能法》保证了与盟友的核分享,为其北约核化计划与重启美英两国的核合作奠定了法理基础;北约核化政策意在削减驻欧兵力,为其新国防政策与核战略服务;重启与英国的核合作则不仅是为提升两国的核关系,而且也是美国北约核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政策改革主要目的是团结北约盟国、构建针对苏联的西方核联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学状况研究
    从命运神坛走下来的历史生存——就当下文学的工人生活写作而重读《共产党宣言》
    高楠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92-198. 
    摘要 ( 124 )   收藏
    文学中的工人写作面对当下工人们的生存复杂性而陷入难以繁荣的境地。从创作角度说,这是面临着一个如何在社会变革的当下语境中深刻理解与把握作为阶级或群体的工人的历史宿命问题。《共产党宣言》对于工人阶级历史宿命的深刻论证,对于当下文学中的工人写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取向于西方《共产党宣言》时期的经典作家揭示的工人历史宿命,对于当时尚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工人而言,成为一种被设定的远离现实的命运圣坛。改革开放初期,工人形象从远离现实的命运圣坛走下来,却因此而无所着落。重读《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启发是,在当下社会语境中重新认识工人群体,挖掘他们现实生活的历史深度,进而文学地揭示社会转型期工人的生存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题材”的命名规定、时代取向与话语魂魄
    刘巍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199-204. 
    摘要 ( 127 )   收藏
    “工业题材”的说法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国际效仿性和历史阶段性,新世纪以来的工业写作因过多因袭了建国初期的模式规定而缺少活力。作家关注工人失去“主人翁”地位后的生存压抑,却疏于对“工业”希望之渲染。作家的思维意识框定了他们的表现对象,从而遮蔽了对工人阶级与生俱来的欢愉和亮色的书写。当下工业写作在对象、取材、方法等方面的多元构成使其成为富有建设性的存在,虽尚有诸多不足,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中心”解构后的工业写作困境
    石锋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205-208. 
    摘要 ( 119 )   收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取得丰硕成果的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在新世纪却日渐沉寂。原因在于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在新世纪面临多重困境:一、历史形成的工业题材特征与泛工业化时代的矛盾;二、工业生产的统一性与文学表现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三、以工业为主体的文学传统与以人为中心的文学内质之间的矛盾;四、主流精英意识与大众审美趣味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冲突为工业写作设置了两难的困境,致使此类文学创作举步维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文艺美学的视阈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陈伟, 冯爱琳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209-213. 
    摘要 ( 151 )   收藏
    在中国百年文学进程中,文学与政治纠缠共生的复杂态势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事实。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是也不应该是美学的必然命题。将文学与政治置于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是讨论得以展开的逻辑前提。文学作品“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社会生活,其间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是共生的,无需渲染甚至夸大其蕴含的意识形态性。若将意识形态狭隘地等同于政治,并将文学作品中的政治指向作为文学的固有属性,这必然会带来对文学内在属性的曲解,实际上也就取消了文学的独立品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学研究中的功能结构主义方法初探
    刘旭光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214-218. 
    摘要 ( 114 )   收藏
    在审美判断的差异性与具体性当中包含着对审美活动进行功能区分与结构划分的可能,因而可以对美学进行功能结构式的研究。在审美主体、审美方式、审美目的和审美对象这四个构成审美活动的因素中,每一个因素都包含现实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及其所承载的功能追求形成了审美活动的结构整体,通过这四个因素的现实差异可以构建出审美活动的功能结构整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容斋随笔》中的骈文批评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219-225. 
    摘要 ( 158 )   收藏
    《容斋随笔》从多种层面、多种角度入手,对骈文进行批评和探讨:从骈文的创作方法入手,着重探讨骈文中的对偶和用典的方法与标准等问题;从思想内容入手,探讨骈文的形式与内容、文章与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从骈文的体制入手,对个别骈文类别进行辨析;从创作主体和文本入手,对骈文作家和作品进行评点和分析;深识文章之体要,阐述自己在骈散问题上的态度和见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袁枚评传》对《子不语》“考辨”错误举隅
    王正兵, 徐彬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226-228. 
    摘要 ( 143 )   收藏
    王英志著《袁枚评传》“著作考辨”中对《子不语》正集编成时间“考辨”为乾隆三十年,但《子不语》中部分作品明显发生于此年之后;从钱竹初《竹初诗钞》中的部分材料得知:乾隆四十四年《子不语》“尚未成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乐天精神
    李红梅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229-233. 
    摘要 ( 226 )   收藏
    乐天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情趣,它注重对审美者生命本真状态的感发与提升,追求生命之诗意存在的盎然绽放,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乐天精神,立足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感性经验,又对近代西方启蒙思想中的中各种理性观念进行了合理吸收,形成了对人的内心情感和生存境遇的双重审美观照。这种精神与民国时期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相契合,是现代性在审美领域和艺术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乐天精神还倡导了一种相融共生、和谐共进的审美机制,体现了中国美学在现代性进程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和超越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叙事类型和成因
    罗宗宇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234-240. 
    摘要 ( 196 )   收藏
    歌谣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不断出现,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的叙事类型是指歌谣在小说叙事中被运用处理的类型。根据小说叙事运用处理歌谣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大类。直接型是指歌谣通过直接引语或正面叙述方式进入小说的叙事类型。间接型是指不直接引用歌谣,也不呈现歌谣内容,采用间接叙述提及歌谣或与之相关信息的叙事类型,实际上是一种缺席在场型。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因素,从总体上来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创作中的歌谣传统、中国现当代小说作家的歌谣意识与歌谣自身的多重价值合力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横光利一与日本新感觉派文学
    王天慧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6):  241-244. 
    摘要 ( 217 )   收藏
    《无礼的街》发表之时,恰逢新感觉派文学登场前的胎动时期,为当时的日本文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短篇小说样式。一个月后相同体裁《头与腹》的问世,则标示了新感觉派以一个流派正式登上日本现代文坛,从本质决定了横光利一及新感觉派文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