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6): 178-185.

• 房地产发展与民生 • 上一篇    下一篇

民初知识青年离弃旧式妻子现象之论争——以郑振埙事件为中心

余华林   

  • 出版日期:2012-11-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余华林,1978年生,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48)。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70065)

  • Online:2012-11-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民国初期,随着婚姻自由观念的兴起,离婚自由论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社会上的离婚事件越来越多,并逐渐形成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新式知识青年离弃旧式妻子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尤以郑振埙事件为典型。通过对郑振埙事件中应否离婚以及如何救济旧式妻子问题的争论可以看出,尽管离婚自由论是作为解放妇女的思想武器而出现的,但离婚自由对于民国女性而言,不仅仅是得到了解放的权力,也带来了新的伤害和新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 离婚自由, 知识青年, 旧式妻子, 郑振埙事件

中图分类号: 

  • K258

〔1〕王宪煦:《婚姻的研究》,《妇女杂志》第14卷第7号,1928年7月.
〔2〕蔡元培:《读寿夫人事略有感》,《蔡元培全集》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8页.
〔3〕《胡适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98页.
〔4〕杨步伟:《一个女人的自传》,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第251页.
〔5〕庐隐:《时代的牺牲者》,钱虹编:《庐隐选集》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21页.
〔6〕兰荫女士:《女子在婚姻上的苦痛与危险》,《时事新报》(上海)副刊《现代妇女》第26期,1923年5月26日.
〔7〕卓吾(女):《我对于婚制下弃妻者的意见和救助被弃妻的方法》,《女星》(天津新民意报附刊)第11期,1923年8月5日.
〔8〕陈兴霖:《读前号》,《妇女杂志》第9卷第10号,1923年10月.
〔9〕孙本文:《现代中国社会问题》第1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第129页.
〔10〕〔49〕徐呵梅:《偏见的男性之偏见——责旷夫先生》,《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11〕〔43〕何章钦:《请看我的对她》,《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12〕〔25〕Y.D.:《我的离婚的前后——兼质郑振埙先生》,《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13〕〔20〕莲史:《妇女的非人时代——促普天下男性反省》,《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14〕〔26〕〔31〕紫瑚:《中国目前之离婚难及其救济策》,《妇女杂志》第8卷第4号,1922年4月.
〔15〕克士:《爱情的表现与结婚生活》,《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16〕张邦梅:《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谭家瑜译,台北:智库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第148-149页.
〔17〕王思玷:《离婚与男女的经济平等》,《妇女杂志》第8卷第4号,1922年4月.
〔18〕逸民:《男子婚娶禁条》,《申报》1925年12月10日.
〔19〕清晖:《不愿离婚预备离婚》,《大公报》(天津)1931年3月8日.
〔21〕张友鹤:《对于郑振埙君“我自己的婚姻史”的意见》,上海《时事新报》副刊《现代妇女》第25期,1923年5月16日.
〔22〕周宝韩:《妇女解放的必要》,《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23〕沈雁冰:《评郑振埙君所主张的“逃婚”》,《民国日报》(上海)副刊《妇女评论》第91期,1923年5月16日.
〔24〕元启:《对于“逃婚”的同情》,《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27〕夏梅女士:《自由离婚论》,《妇女杂志》第8卷第4号,1922年4月.
〔28〕易家钺:《中国的离婚问题》,梅生编:《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第5册,上海:上海新文化书社,1929年,第16-17、12-13页.
〔29〕力子、宋我真:《旧式婚制底反响》,《觉悟》1921年2月13日.
〔30〕〔37〕孙本文:《我对于郑振埙一类婚姻问题的意见》,《时事新报》(上海)副刊《现代妇女》第27期,1923年6月6日.
〔32〕〔43〕何章钦:《请看我的对她》,《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33〕悫甫:《不要向弱者宣布死刑》,《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34〕〔36〕缪金源:《闺阁的平民教育与离婚》,《妇女杂志》第8卷第4号,1922年4月.
〔35〕张血冰:《通讯》,《妇女杂志》第10卷第5号,1924年5月.
〔38〕朱英女士:《尊重女性的男子可否与自己不满意的旧式妻子离婚?》(十一),《妇女杂志》第10卷第10号,1924年10月.
〔39〕吴祖光:《尊重女性的男子可否与自己不满意的旧式妻子离婚?》(二),《妇女杂志》第10卷第10号,1924年10月.
〔40〕陈淑渊:《尊重女性的男子可否与自己不满意的旧式妻子离婚?》(九),《妇女杂志》第10卷第10号,1924年10月.
〔41〕力子:《杨天真先生底婚姻主张》,《觉悟》1924年4月23日.
〔42〕L.F.:《我的婚姻》,《新华日报》1942年10月18日.
〔44〕曾广勋:《读前号》,《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45〕郑瑞彭:《读前号》,《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46〕《对待“头脑不新”的妻子》,《新华日报》1944年11月21日.
〔47〕作人:《离婚与结婚》,《晨报副刊》1923年4月25日.
〔48〕高歌:《没有重圆的可能》,《妇女杂志》第9卷第4号,1923年4月.
〔50〕易家钺:《中国的离婚问题》(1922年),梅生编:《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第5册,上海:上海新文化书社,1929年,第20、16页.
〔51〕王世杰:《离婚问题》,《法律评论》总第190期,1927年2月20日.
〔52〕张友鹤:《离婚问题之我观》,《妇女杂志》第8卷第4号,1922年4月.
[1] 张华腾.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1-127.
[2] 阎书钦. 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8-136.
[3] . 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7-144.
[4] 熊秋良. 论民国初年的选举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24-130.
[5] 王晓秋. 《奉系军阀全书》略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87-187.
[6] 戴玉琴周建超. 孙中山现代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局限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120-123.
[7] 李明伟. 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16-121.
[8] 王杉. 民初东北乡村移民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18-122.
[9] 黄敏. 论徐谦的爱国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28-131.
[10] 杨琪. 民国时期的灾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28-133.
[11] 熊秋良. 论民国初年的选举法[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24-130.
[12] 胡玉海. 近代中国军阀政治的形成及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22-128.
[13]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148.
[14] 何文平. 民初孙中山流亡日本与“第三次革命”的提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9-160.
[15] 张锐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近代中国的宪政走向——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70-7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5]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6]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7]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8]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9]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
[10]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44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