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5): 85-91.

• 社会学理论热点与实践 •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学质性研究何以具备可推广性

何旭明   

  • 发布日期:2018-09-28
  • 作者简介:何旭明,管理学博士,长沙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湖南长沙410022)。

  • Published:2018-09-28

摘要: 社会学领域的质性研究长期面临着其研究结论是否具备可推广性的质疑。社会学质性研究在这种质疑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在实践操作层面给这种质疑作出了回应。见微知著、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质性研究的可推广性提供了思想基础;质性研究通过长期而深入的实地研究达到理论成熟,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推广性提供了理论保障;质性研究围绕研究目的选择样本,并不断调整研究样本,为质性研究的可推广性提供了技术保障;质性研究报告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呈现研究者与参与者共同建构理论的过程,增强了学术研究说服力与认同感,为质性研究的推广提供了现实保障。

关键词: 质性研究, 可推广性, 理论, 认同

中图分类号: 

  • C913

〔1〕〔8〕陈向明:《从一个到全体--质的研究结果的推论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2期.
〔2〕石英:《质性研究与社会学的中国化》,《人文杂志》2013年第4期.
〔3〕韩非子:《韩非子精解》,刘建生编译,北京:海潮出版社,2012年,第205页.
〔4〕袁康:《越绝书》,吴平编,吴庆峰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0年,第74页.
〔5〕〔美〕玻姆·戴维:《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洪定国、张桂权、查有梁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11-212页.
〔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03页.
〔7〕陈向明:《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1期.
〔9〕〔美〕巴比·艾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451页.
[1] 王远. 从“民本”到“人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思想传统与当代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4-59.
[2] . 养老保障迈入服务时代的制度文化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41-45.
[3] . 中国失独者贫困状况及救助体系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46-50.
[4] . 社会政策视阈下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新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51-56.
[5] 张继军. 守独务同、别微见显:萨义德的“血亲与姻亲”概念——基于修辞学的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80-83.
[6] 李凡. 消费文化的兴起与生态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49-53.
[7] 杨凤. 女性主义视域中社会性别建构的两个向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64-67.
[8] 王慧博.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融入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58-64.
[9] 杨雪. 日本介护老年父母过程中的家庭策略分析———对横滨市一个家庭的个案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43-48.
[10] 姜源, 张伟. 集体谈判制度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53-54.
[11] 陈建兰.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41-45.
[12] 冯希莹, 王源, 李楠. “人情低保”与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微效分析———对抚顺市某区的个案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42-45.
[13] 唐杰. 互联网发展对社会抗议的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63-66.
[14] 孟辉. 论社会保障制度对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67-71.
[15] 包艳. 工作倦怠成因的组织社会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56-5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赵子祥. 论灾难与风险的社会风险特征分析及预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4 -146 .
[2]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3] 曾业英. 蔡锷一篇鲜为人知的轶文及其价值——《〈中华民国宪法史案〉总序》作者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7 -154 .
[4] 李昕揆. “文变系乎媒介”:互联网与新世纪的文艺思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24 -29 .
[5] 卢江. 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1 -66 .
[6] 王蕴, 卢岩.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关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25 -133 .
[7] 徐延辉. 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与其主观生活质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74 -82 .
[8] 田雨. 明代前中期北运白粮重役佥征流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56 -164 .
[9] 袁祖社. “五大发展理念”与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人类“发展悖论”和“发展异化”难题之时代性破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1 -16 .
[10] 蒋永穆. 积极探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多种实现形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9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