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5): 192-200.

• 文学史研究新视界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国学小说的个人视角与札记体叙事

王昕   

  • 发布日期:2018-07-23
  • 作者简介:王昕,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 基金资助: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36)

  • Published:2018-07-23

摘要: 国学小说包括历代史志中的“子部小说家类”的全体与“史部杂家”的部分著作。这类数量庞大的小说是传统学术中固有的一类著述,同文学性的小说概念与外延都是不同的。国学小说的子部特质表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是作者以个人见闻、亲身经历来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其次是以议论为宗,叙事是铺垫,作者对事件的观察、意见和评价更具价值。以著述者的个人视角与札记体特征为线索,可以看到国学小说之文体与文化视野上的特点:在记述事实上更具个人闻见色彩,以讲述事实的方式自我辩护;题材选择上,有意识地“识其小者”,择取个人化、生活化的片断;国学小说通常以短札的方式书写,札记体让创作过程变得轻松随意,形式的自由推动了文人的著述热情;札记体是较为初级的著书立说,可精可粗,使小说具备了传统著述的学术基因,这一体例促发了国学小说的创作与繁荣。国学小说可补官修史书类书的欠缺,有益于以多样性史料重新认识历史,对国学小说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亟待展开的研究领域。其既非发育不完全的文学性小说,也非只是史料笔记,而是古代学术史上不断壮大的一个文类。国学视野下的小说研究,对今人认识传统学术的内在理路和认知模式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 国学小说, 个人视角, 札记体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283页.
〔2〕〔6〕〔7〕〔10〕〔17〕永瑢、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847、1891、1892、1850、1636页.
〔3〕陈慥:《题邵太史西山集》,陈慥:《江湖长翁文集》卷三十一,明万历李之藻刻本.
〔4〕辛西亚海伊:《何谓历史社会学》,S.肯德里克等编:《解释过去了解现在》,王辛慧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6页.
〔5〕谢采伯:《密斋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页.
〔8〕朱弁:《曲洧旧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022页.
〔9〕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24页.
〔11〕施德藻撰:《北窗炙輠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98页.
〔12〕罗大经:《鹤林玉露》,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17页.
〔13〕《穀梁传·桓公五年》,北京: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第2374页.
〔14〕〔15〕黄清泉主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辑录——文言笔记小说部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05、421页.
〔16〕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页.
〔1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56页.
〔19〕洪迈:《夷坚支庚序》,黄清泉主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辑录——文言笔记小说部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13页.
〔20〕洪迈:《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页.
〔21〕顾起元:《客座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50页.
〔22〕孙作大:《南村辍耕录叙》,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页.
〔23〕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页.
〔24〕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5〕朱国桢:《涌幢小品自叙》,朱国桢:《涌幢小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页.
〔26〕陈师道撰:《后山谈丛》,李伟国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5页.
〔27〕洪迈:《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43页.
[1]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2]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3] 胡胜.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1-166.
[4]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5]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6] 王颖. 论《老学庵笔记》的小说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8-212.
[7] 周淑婷.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8-221.
[8]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9] 祁志祥. 清代词论的“尊体”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44-153.
[10] 赵毓龙,胡胜. 因循与重构:《昇平宝筏》对西游故事的改造——以“黄袍郎”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4-158.
[11]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162.
[12] 丁建定,任志强.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9-44.
[13] 殷学国. 鲧的变形:中国古代天灾救济叙事观念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1-176.
[14] 胡建次. 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婉约与豪放之宗的消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7-181.
[15] 魏洪洲. 陈、白二氏《九宫谱》《十三调谱》考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9-19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聂伟. 社会流动与外群体歧视——基于CGSS2005数据的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02 -110 .
[2] 马陵合. 潮汕铁路案中的地方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16 -127 .
[3] 蒋永穆. 积极探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多种实现形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9 -21 .
[4] 霍存福.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22 -31 .
[5] 李云泉. 朝贡与条约之间:近代东西方国际秩序的并存与兼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06 -112 .
[6] 吴大昕. 明代杂职官员出身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26 -136 .
[7] 杨剑龙. 知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论新世纪的知青电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4 -188 .
[8] 赵轶峰. 世界大变迁与明清中国——对现代早期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43 -152 .
[9] 渠桂萍. 阎锡山政制革新中的士绅名流“参政”——兼与清代比较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98 -106 .
[10] 高传胜.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70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