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华文艺思想史研究:理论与实践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
    党圣元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5-10. 
    摘要 ( 116 )   PDF(pc)(1429KB) ( 167 )   收藏
    总结与反思改革开放40年来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之成就与缺失,以敏锐的理论触角感知现实与时代精神,在既有业绩的基础上再次出发,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学精神的基础上续写当代中国文论发展之新篇章,是当前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下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态势为我们的反思提供了一个新的价值参照。在反思的过程中,诸如文论何为、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艺乱象”批判、坚持问题导向意识、在古今融会贯通中发现传统资源的价值意义等问题,应该成为我们思考与探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马克思对当代文艺思想史历史唯物主义叙事的启示
    刘方喜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5-23. 
    摘要 ( 124 )   PDF(pc)(1425KB) ( 171 )   收藏
    关于中国当代文艺思想的历史叙事,或存在偏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倾向,或存在僵化而无法把握新的社会文化现实的问题。马克思强调,“观念的历史叙述(文化史、思想史等)”必须与“现实的历史叙述(经济史等)”充分结合在一起,艺术生产等作为“非结构性”问题应置于政治经济学整体“结构”中来考察,学科的过度分化、独立化有违这种整体“结构”精神。文艺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物质生产)”的关系是双重的,“意识形态”论所揭示的只是两者间的“社会关系的观念投射(反映)”关系,而被传统研究所忽视的马克思“意识形态阶层”论还揭示了两者间的“剩余价值的现实流转”关系。在创新中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叙事,对于揭示当代文艺思想史的发展规律,尤其认识由1949年以来,前30年与后30年构成的“历时结构”、以文艺与政治关系为单一问题开始向重视文艺与经济关系的重大转型及其意义等,有多方面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变系乎媒介”:互联网与新世纪的文艺思潮
    李昕揆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24-29. 
    摘要 ( 146 )   PDF(pc)(1148KB) ( 138 )   收藏
    “文变系乎媒介”。媒介不只是文艺思潮传输的渠道和载体,它还以“提供尺度”“创造环境”的方式对成长于斯、生存于斯的文艺思潮之总体面貌、根本特征、发展走向等进行全面构型,这是麦克卢汉“文艺媒介学”思想带给我们的启发。新世纪以来,作为一种基础性构型力量,互联网正在并将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为包括文艺思潮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提供新的滋生平台和传播阵地,而且深刻制约着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样式样态。从精英化到世俗化的整体转向与互联网对媒介垄断的打破密切相关。互联网对新世纪以来各种具体文艺思潮和作为其个案的文艺事件进行型塑。作为载体、渠道的互联网又使文艺思潮呈现出“多样化”和“全球性”特征。在互联网时代,要在文艺思潮“世俗化”大潮中抵制文艺“低俗化”倾向,在提倡文艺“多样化”过程中批驳“指导思想多元化”谬误,在文艺“全球性”传播中保持民族文艺特色、防范文化风险,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实现对多样化文艺思潮的有效引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思想探源
    唯物主义与马克思思想嬗变
    汤姆·洛克莫尔, 崔晨 译, 夏莹 译 校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30-37. 
    摘要 ( 144 )   PDF(pc)(1108KB) ( 134 )   收藏
    传统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自身思想中关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很大区别。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导的传统马克思主义依照恩格斯关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出了唯物主义的科学形态,但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思想站在二元论的基础上强调物质对于精神的优先性,并因此简单地否定了观念论。马克思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含义在其著作里经历了一系列的理论嬗变,最后形成了一种超越了观念论和唯物论二元对立、关注具体的社会现实的新型理论。这种理论以实践的方式改造世界,由此区分了传统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思想中关于唯物主义概念的差别,在这一意义上,它确认了马克思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视角:马克思正义观与古希腊正义观的哲学分析
    张文喜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38-42. 
    摘要 ( 173 )   PDF(pc)(835KB) ( 140 )   收藏
    对正义问题的整体性思考,原本不是语言问题。但与过去不同的是,语言从未像现在这样渗透到关于正义问题的研究领域及方法和思想体系中。对“语言”一词的贬低以及人们对“语言”的信任,可以将马克思与古希腊人的正义观联系起来。我们或许会因此评估马克思正义观与古希腊正义观之间的差距。事实上,在现代性的抽象生存中,语言和文字已经成为暴力,并同化到资本家的剥削中,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表面上看与价值和正义无关,但马克思对资本与劳动的分析,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正义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代中国
    《资本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至圣经典——纪念《资本论》诞辰150周年
    屈炳祥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43-53. 
    摘要 ( 163 )   PDF(pc)(1431KB) ( 134 )   收藏
    《资本论》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0年。这150年间的人类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乃至根本的变化。如此重大的变化,并没有否定《 资本论 》及马克思的全部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以其特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仅考察与研究过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还考察与研究了人类社会的其它发展阶段;不仅科学揭示了其个别本质与具体特征,而且还探索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与总趋势;并且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也作了种种科学预测。它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至圣经典。只要人和人类社会还存在,《 资本论 》所阐述的一系列科学原理就必然起作用。它可与人类同呼吸、与社会共命运,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世代相传,具有永恒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市场价值及其与平均价值、市场价格的辩证关系
    魏旭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54-60. 
    摘要 ( 282 )   PDF(pc)(956KB) ( 170 )   收藏
    市场价值作为商品平均价值的转化形式,无论分析的前提还是所处的逻辑层次,都具有不同于平均价值的内在规定,尽管在特定条件下两者具有量的同一性。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所引致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是个别价值平均化为市场价值的内在动力。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只是抽象的平均价值,不能直接决定市场价格,它需要以市场价值这个转化形式为中介。市场价值对平均价值的偏离,使价值规律得以贯彻,这在实际市场上,就表现为市场价格对市场价值的偏离。供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基础是市场价值,是市场价值调节供求,而不是相反。市场价值规律只是单个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实现在总量商品上的再现,社会实际需要的量同供给量之间的偏离导致的所谓社会劳动时间的浪费,也仅仅说明了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的偏离,而且这一点也早已包含在抽象的价值规定当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
    卢江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61-66. 
    摘要 ( 127 )   PDF(pc)(977KB) ( 449 )   收藏
    跨越式过渡一直是存有较大争议的问题。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俄国的经济社会形态发展研究上面对两个难题,一是在俄国原有的农村公社基础上能否实现跨越式过渡?二是跨越式过渡的实现条件更多是靠内因还是外力?借助于广义政治经济学并从社会分工演进的视角探讨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理解跨越式过渡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有积极意义。跨越式过渡必须回答跨越后的生产关系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否则不仅会给“先补课、后发展”的历史倒退论者以巧辩的口实,更容易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误解。生产力水平不足、政权不稳定、经济体制改革偏离以及外界社会形态渗透都会造成跨越式过渡的不可持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伦理与社会
    伦理辩护与批判:城市化及其伦理后果
    晏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67-74. 
    摘要 ( 121 )   PDF(pc)(1162KB) ( 212 )   收藏
    迄今为止,市场经济是人类能够找到的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方式,它使原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成了生产与享用完全分离的交换经济,在生产与享用之间植入了分配和交换两个环节。只有先为他人生产才能最后为自己生产。货币、资源、劳动力、文化等等都要通过市场被组织起来,其结果是整个资源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极度集中的地方,即城市。城市化是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又是现代化的结果。这是大机器生产必然带来的后果。城市化在过程与结果上具有伦理二重性,在带来诸多价值的同时又让人们付出了诸多代价。为城市化进行伦理辩护与批判,正是根据城市化的伦理二重性。对城市化进行伦理辩护与批判,对于正在进行快速城市化的中国而言,更具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也谈何为德性伦理学——兼与陈真教授商榷
    龚群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75-80. 
    摘要 ( 231 )   PDF(pc)(760KB) ( 208 )   收藏
    德性伦理学与功利论伦理学和道义论伦理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以行为者为中心,而后两者则是以行为为中心。就德性伦理学来说,即使功利主义与康德的义务论也涉及道德心理学,但是这两种规范伦理学的根本特征是以行为为中心,而不是以行为者为中心。正是这一根本特征,决定了德性伦理学以“德性”作为基本概念,而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则不以“德性”作为基本概念。换言之,在这两种规范伦理学理论中,虽然涉及道德心理学或“德性”的概念,但反映不了这两种规范伦理学的根本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群问题研究
    流动人口对省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影响——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测算分析
    房连泉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81-88. 
    摘要 ( 131 )   PDF(pc)(4822KB) ( 157 )   收藏
    近年来,我国省际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收支状况呈现明显分化,部分地区当期“收不抵支”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导致各地养老保险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力跨区流动的影响,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省级统筹或以更低层次为主,大规模的跨省社会流动人口必然对各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带来损益。通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的测算分析,我们发现,在当前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下,流动人口办理转移养老保险接续手续的人数非常少,跨省转移的养老保险基金对地区间财务收支失衡的平抑作用也非常小。因此,要解决养老保险收支失衡问题需要有更为切实的宏观解决策略,其根本的出路在于实现全国统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动社交网络公共信息传播的社群分析
    周艳玲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89-97. 
    摘要 ( 86 )   PDF(pc)(7614KB) ( 23 )   收藏
    社交网络公共信息传播为当前的社群分析提供了重要媒介,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公共信息投放已使智能手机成为政府部门进行政务工作的新媒介平台。在移动设备公共信息传播过程中,手机呼叫通话详情记录,包括被呼叫用户、通话时长,甚至是呼叫地点等信息的数据集都隐含着公众行为的特征。个体接受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为使信息传播更加精准和有效,以那些有影响力、且位于有着强关系网络、联系紧密的社群中的呼叫者为公共信息投放目标,选择工作日和周末不同时段向公众投放不同内容的公共信息,能够获得最高的浏览量,可以达到最好的公共信息传播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及其他社会服务部门的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龄群体社会服务资源获取的互助型路径选择——以无偿献血制度为借鉴
    贺书霞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98-104. 
    摘要 ( 234 )   PDF(pc)(1138KB) ( 168 )   收藏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资源获取可借鉴相对比较成熟的无偿献血管理制度中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通过互助养老的方式,调动民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国家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支持,明确参与民众的权益,激励相关群体的参与热情,促进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洋法权益保障研究
    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适当顾及义务
    张丽娜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05-111. 
    摘要 ( 146 )   PDF(pc)(977KB) ( 162 )   收藏
    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适当顾及义务虽然没有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中有明确的条约法依据,但是其在海洋环境保护、航行安全与航行自由、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等具体的条款中均有体现,分析这些条款可以看出,适当顾及义务实际上是贯穿各项制度的原则规定,各国在处理海洋科学研究的争议或争端时,应依据条约中适当顾及义务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虽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并非习惯国际法规则,但其中的某些规定已经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可以被认为是习惯国际法规则。就《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规定的海洋科学研究活动中的适当顾及义务而言,其作为习惯国际法的依据不足。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公海和“区域”内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活动时履行适当顾及义务不仅是《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的要求,同时也是习惯国际法规则的要求。基于这种认识,对于海洋科学研究的适当顾及义务的范畴应从海洋环境保护、航行安全与航行自由、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等方面进行考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石油开发装置所致油污损害的赔偿责任限制
    张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12-117. 
    摘要 ( 129 )   PDF(pc)(905KB) ( 177 )   收藏
    海上石油开发具有油污损害潜在风险大、后果严重、损害赔偿法律适用存在模糊和空白等特点,从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对船舶的定义出发,移动式海上石油开发装置可以在相当范围内被视为《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92年议定书》中的船舶,并有可能被认定为我国《 海商法 》中的船舶,从而享有责任限制权利。而固定式海上石油开发装置,在目前法律制度下,不属于船舶范畴,无法享有责任限制权利,对此可参考美国做法,考虑引入责任限制制度,从经济和环保两个角度出发,制定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海上石油开发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责任方和受害方这两对矛盾之间寻找平衡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属经济区制度与军事活动的法律剖析
    杨瑛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18-124. 
    摘要 ( 187 )   PDF(pc)(950KB) ( 168 )   收藏
    专属经济区军事活动争端产生的原因在于对专属经济区剩余权利认识的分歧,专属经济区剩余权利不仅包括相关的经济权利,而且也包括了与沿海国家的安全利益有关的权利问题,其权利归属应属于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航行自由不同于在公海内行使航行自由,这个区域的航行和飞越自由要受到沿海国的限制。沿海国对外国的船舶或飞机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军事测量活动享有管辖权,其他国家应当在得到沿海国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在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军事测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关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王蕴, 卢岩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25-133. 
    摘要 ( 175 )   PDF(pc)(2346KB) ( 176 )   收藏
    居民收入与经济是否同步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可持续的直观和集中体现。对典型国家的比较分析表明,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较好。客观地看,两者的同步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财政收入能力的提高以及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等有助于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以国际经验为参照,根据一般变化趋势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有现实可能性。为将现实可能性转变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有质量的同步,借鉴典型国家的实践经验,中国应加快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建立适度福利型社会,促进居民收入公平增长和保障收入共享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重复性分析框架下雾霾治理的实验研究——以“APEC空气质量保障行动”为例
    李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34-141. 
    摘要 ( 134 )   PDF(pc)(1255KB) ( 178 )   收藏
    “APEC蓝”是在特殊情况下采用“超常规”手段减排的结果,在现有常规状态下是不可重复和不稳定的。但作为一次雾霾治理实验,“APEC空气质量保障行动”中“完全可重复”和“有条件重复”的实验条件对雾霾治理实践依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不可重复”的实验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有助于验证已有观点,另一方面以“运动式治理”的方式起到了示范、警示、过渡和累积效应,并有利于提升应对各种危机或紧急状态的强大信心。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还应着力思考如何实现从“政治动员”到“制度创新”、从“行政管控”到“立法管控”、从“运动式治理”到“常态化治理”、从“举国体制”到“区域协同治理”、从“外在压力”向“内生动力”的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孙中山专题研究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
    赵立彬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42-148. 
    摘要 ( 246 )   PDF(pc)(1287KB) ( 301 )   收藏
    民国元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上及辞职在野后,发起和参与了许多对革命参与者祭奠、追悼、题词、慰问、捐恤、稽勋、安置等活动。孙中山对牺牲烈士的追悼活动十分重视,多次亲自发起、参与追悼和纪念活动。在追悼、祭奠的同时,孙中山多次奖恤烈士。特别是在南京临时政府行将结束之际,密集地签署命令,对辛亥革命中牺牲的烈士给予抚恤。还在临时大总统任上时,孙中山已经尽己所能,对普通革命参与者给予奖赏,以示慰劳。孙中山此时如此重视对革命参与者的纪念、慰问和安置,首先体现了一个革命领袖的感情寄托。这些工作看似“小事”,但体现了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关怀和重视,以及一个革命领袖在革命成功后缅怀牺牲志士的感情寄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举措,肯定了革命参与者的贡献、树立了革命牺牲的正面价值,在迫使北京政府承认革命正当性、树立党人政治荣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也体现了为今后的事业储备人才、积聚力量的苦心布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初孙中山流亡日本与“第三次革命”的提出
    何文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49-160. 
    摘要 ( 351 )   PDF(pc)(2023KB) ( 199 )   收藏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党人流亡日本,坚持反袁斗争。1914年5月,袁世凯废止临时约法后,公开倡议“第三次革命”。此举既是革命党人的目标,也是身处困境中革命党人的革命策略。为了扭转中华革命党组建之初的不利局面,革命党人通过对“第三次革命”释义,强调“第三次革命”必须吸取第一、二次革命的深刻教训,以阐述中华革命党的重要意义。首先,要使第三次革命不重蹈覆辙,必须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其次,第三次革命既是党员的责任,也是实现党员权利之重要途径。孙中山从“第三次革命”的意义阐释中华革命党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体现的是革命党人对“第三次革命”内涵的新思考。孙中山既为新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正名,又为国内革命行动创造条件,争取力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揭橥“第三次革命”旗号,其意义已超出了革命的阶段性标识,而且体现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国命运重新思考的政治抱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史学新论
    交错视界中的中外交通——饶宗颐与中外交流史研究
    陈民镇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61-169. 
    摘要 ( 167 )   PDF(pc)(1713KB) ( 167 )   收藏
    中外交流史是饶宗颐的重要研究领域。饶宗颐注意将“异邦古史资料”引入到古史研究之中,将其作为“五重证据法”的重要一环,并藉此研究中外文化的各自特点以及早期接触。饶宗颐在“丝绸之路”研究方面的贡献主要在于:较早着手“沙漠丝绸之路”与“草原丝绸之路”发生阶段的研究,即所谓“汉前丝绸之路”的研究;首先明确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在“西南丝绸之路”方面也有重要拓展。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文化互动关系,也是饶宗颐长期关注的领域。饶宗颐在研治中外交流史的过程中,注意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的梳理,强调时、空、人的综合考察,以其宏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开辟出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其治学特点与研究方法有待我们总结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代中国“王爷外交”四重奏
    王开玺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70-178. 
    摘要 ( 155 )   PDF(pc)(1727KB) ( 171 )   收藏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除武力威胁与战争强迫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与清廷展开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外交交涉,上演了近代中国的“王爷外交”。“王爷外交”既非外国方面亦非清廷方面的一种明确的外交政策、途径或方法,其主动力也非源于清王朝,相反,是西方各国基于与清廷各级官员建立广泛而“平等”的联系的心理推动的,因此“王爷外交”的主动力皆来自于外国政府,特别是外国驻华公使。近代中国的“王爷外交”分四重奏:咸丰帝时期万般无奈下的“王爷外交”,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空前屈辱的“王爷外交”,光绪帝时期备感滑稽的“王爷外交”,以及短暂的略显和好的“王爷外交”。但总体来说,中国近代时期的“王爷外交”是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压迫下的被动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朱子学三论
    佟大群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79-185. 
    摘要 ( 182 )   PDF(pc)(1251KB) ( 254 )   收藏
    朱子学是清代的官方哲学,经历了较为充分的发展过程。清代朱子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清政府“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经典考据与张扬义理的契合,是朱子学与乾嘉汉学紧密关联的天然纽带。坚船利炮裹挟着西学东渐,令朱子学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威信扫地,加之受到废科举、兴学堂、遣游学等一系列新政的冲击,固守儒学孔教渐而徒具虚名。人们对朱子学的信仰开始迷失,朱子学官方哲学地位的根基行将颓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陷入困顿,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不自信如影随形。中国儒学道统的迷失是近代中国文化曲折发展的症结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礼运行规律初探
    管正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86-191. 
    摘要 ( 134 )   PDF(pc)(947KB) ( 164 )   收藏
    礼在现实施行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复杂的情况,需要行礼者把握行礼时的取舍规避原则,完成调节社会生活的任务。这些规则有些有礼文规定,有些只能靠实例归纳。概括来说,礼在运行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从血缘关系看,亲疏有等;从社会管理角度看,尊卑有序;从实行范围和意义看,小大有差;从行礼过程看,先后有别;从表现形式看,内外有间;从行礼主体和环境看,时空有因;从整体角度看,轻重有度。这些规则相互交错,而礼最终能否被恰当施用,取决于行礼者的知礼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史研究新视界
    论国学小说的个人视角与札记体叙事
    王昕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192-200. 
    摘要 ( 120 )   PDF(pc)(1664KB) ( 183 )   收藏
    国学小说包括历代史志中的“子部小说家类”的全体与“史部杂家”的部分著作。这类数量庞大的小说是传统学术中固有的一类著述,同文学性的小说概念与外延都是不同的。国学小说的子部特质表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是作者以个人见闻、亲身经历来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其次是以议论为宗,叙事是铺垫,作者对事件的观察、意见和评价更具价值。以著述者的个人视角与札记体特征为线索,可以看到国学小说之文体与文化视野上的特点:在记述事实上更具个人闻见色彩,以讲述事实的方式自我辩护;题材选择上,有意识地“识其小者”,择取个人化、生活化的片断;国学小说通常以短札的方式书写,札记体让创作过程变得轻松随意,形式的自由推动了文人的著述热情;札记体是较为初级的著书立说,可精可粗,使小说具备了传统著述的学术基因,这一体例促发了国学小说的创作与繁荣。国学小说可补官修史书类书的欠缺,有益于以多样性史料重新认识历史,对国学小说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亟待展开的研究领域。其既非发育不完全的文学性小说,也非只是史料笔记,而是古代学术史上不断壮大的一个文类。国学视野下的小说研究,对今人认识传统学术的内在理路和认知模式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明清清赏清玩之风对小说插图的影响
    陈才训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5):  201-208. 
    摘要 ( 142 )   PDF(pc)(4899KB) ( 203 )   收藏
    明清时期,凝聚着文人高雅志趣的清赏清玩之风在小说插图领域得到充分体现,小说插图的独立审美价值得以突显。古雅的钟鼎彝器等博古器物及雅致的诗笺成为小说插图的重要内容。为迎合文人雅士的赏玩趣味,一些小说插图赞语或取自名剧曲辞,或以楹联形式出之。同时,小说人物绣像逐渐取代情节插图,甚至有的插图并非描绘故事情节或人物绣像,而是对小说中的幽雅景致加以浓墨重彩,并出现了构思精巧别致的月光式插图。这一切都弱化了小说插图的叙事与导读功能,而使其独立审美价值走向极端,表明小说插图本身已成为人们清赏清玩的对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