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5): 142-148.

• 孙中山专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

赵立彬   

  • 发布日期:2018-07-23
  • 作者简介:赵立彬,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 广州 510275 )。

  • Published:2018-07-23

摘要: 民国元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上及辞职在野后,发起和参与了许多对革命参与者祭奠、追悼、题词、慰问、捐恤、稽勋、安置等活动。孙中山对牺牲烈士的追悼活动十分重视,多次亲自发起、参与追悼和纪念活动。在追悼、祭奠的同时,孙中山多次奖恤烈士。特别是在南京临时政府行将结束之际,密集地签署命令,对辛亥革命中牺牲的烈士给予抚恤。还在临时大总统任上时,孙中山已经尽己所能,对普通革命参与者给予奖赏,以示慰劳。孙中山此时如此重视对革命参与者的纪念、慰问和安置,首先体现了一个革命领袖的感情寄托。这些工作看似“小事”,但体现了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关怀和重视,以及一个革命领袖在革命成功后缅怀牺牲志士的感情寄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举措,肯定了革命参与者的贡献、树立了革命牺牲的正面价值,在迫使北京政府承认革命正当性、树立党人政治荣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也体现了为今后的事业储备人才、积聚力量的苦心布局。

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革命参与者

中图分类号: 

  • K258

〔1〕《民立报》1912年2月24日,“南京电报”.
〔2〕《南都近事》,《申报》1912年3月4日,“要闻一”.
〔3〕《追悼粤中倡义死事诸烈士通告》,《民立报》1912年3月15日,“来件”.
〔4〕《民立报》1912年3月21日,“南京电报”.
〔5〕《江皖倡义诸烈士追悼会》,《申报》1912年3月15日,“广告”.
〔6〕《大总统令广东都督派员照料迎赵烈士灵柩文》,《临时政府公报》(第48号)1912年3月26日,“令示”.
〔7〕《追悼史烈士纪盛》,《申报》1912年5月5日,“要闻二”.
〔8〕《孙中山祭黄花岗文》,《民生日报》1912年5月17日,“新闻一”.
〔9〕《“七十二烈士千古”碑文》,卢洁峰:《黄花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0-131页.
〔10〕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等编:《孙中山先生画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299幅.
〔11〕《追悼海军伟人之大会》,《民立报》1912年12月29日,“新闻四”.
〔12〕《革命纪念会之发起》,《申报》1912年9月7日,“要闻一”.
〔13〕《北京电报》,《民立报》1912年8月31日,“专电”.
〔14〕《纪念日之余谈》,《民立报》1912年10月19日,“大陆春秋”.
〔15〕《时报》1912年10月20日,“专电·特约路透电”.
〔16〕《民立报》1913年3月1日,“日本电报”.
〔17〕《南京辛亥革命遗迹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58页.
〔18〕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776页.
〔19〕《临时大总统奖恤吴禄贞等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68页.
〔20〕《大总统令陆军部准予建立杨郑二烈土专祠并附祀吴熊陈三烈士文》,《临时政府公报》(第30号)1912年3月6日,“令示”.
〔21〕《临时大总统等奖恤王家驹文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70-271页.
〔22〕《临时大总统等奖恤陈鲁文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71-272页.
〔23〕《临时大总统奖恤刘道一文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72-273页.
〔24〕《大总统令陆军部抚恤邹谢喻彭四烈士文》,《临时政府公报》(第51号)1912年3月29日,“令示”.
〔25〕《大总统抚恤廖传玿等令文》,《临时政府公报》(第52号)1912年3月30日,“令示”.
〔26〕《大总统抚恤烈士李君白等令文》,《临时政府公报》(第53号)1912年3月31日,“令示”.
〔27〕《大总统令陆军部调查开国立功尽瘁及死事者速行分别议恤令》,《临时政府公报》(第56号)1912年4月3日,“令示”.
〔28〕《大总统准陆军部请恤赵康时等令文》,《临时政府公报》(第56号)1912年4月3日,“令示”.
〔29〕《民立报》1912年1月20日,“总统府电报”.
〔30〕《大总统令财政部拨款作武汉死义烈士遗孤教养所经费文》,《临时政府公报》(第54号)1912年4月1日,“令示”.
〔31〕孙中山:《慰问陆皓东烈士家属的谈话》,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76页.
〔32〕《孙中山赏恤烈士家属》,《民生日报》1912年5月13日,“新闻一”.
〔33〕《申报》1912年10月26日,“地方通信·广东”.
〔34〕郑贞文:《孙中山先生来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福建文史资料》第6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页.
〔35〕孙中山:《致冯自由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43-544页.
〔36〕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档,B1-22,广东省中山市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所藏.
〔37〕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档,B12-28,广东省中山市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所藏.
〔38〕《民立报》1912年1月5日,“沪军都督府电报”.
〔39〕《南京电报》,《民立报》1912年1月13日,“专电”;《南京电报》,《民立报》1912年1月14日,“专电”.
〔40〕〔41〕《南京电报》,《民立报》1912年1月16日,“专电”.
〔42〕《陆军部拟定勋章章程申及临时大总统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90页.
〔43〕方李邦琴:《孙中山与少年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81页.
〔44〕孙中山:《颁给张永福等旌义状九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52-154页.
〔45〕孙中山:《颁给李笃宾等旌义状十四件》,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73-676页.
〔46〕《民立报》1912年3月20日,“南京电报”.
〔47〕《大总统咨参议院设立稽勋局文》,《临时政府公报》(第20号)1912年2月23日,“令示”﹔《设立稽勋局及附设捐输调查科案》,张国福选编:《参议院议事录·参议院议决案汇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参议院议决案汇编·庶政案》第6页.
〔48〕《大总统咨参议院在稽勋局内设捐输调查科文》,《临时政府公报》(第23号)1912年2月27日,“咨”.
〔49〕《大总统咨参议院请提前议决设立稽勋局及捐输调查科两案文》,《临时政府公报》(第32号)1912年3月8日,“咨”.
〔50〕冯自由:《民元临时稽勋局小史》,《革命逸史》第3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46页.
〔51〕《设立稽勋局及附设捐输调查科案》,张国福选编:《参议院议事录·参议院议决案汇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参议院议决案汇编·庶政案》第6页.
〔52〕《大总统令教育部核办甘霖呈请由美赔款项下给予官费游学美国由》,《临时政府公报》(第21号)1912年2月24日,“令示”.
〔53〕《民立报》1912年3月26日,“南京电报”.
〔54〕《民立报》1912年3月30日,“南京电报”.
〔55〕孙中山:《自海外归国时致同盟会诸同志函》,黄季陆编:《总理全集》下册,成都:近芬书屋,1944年,第l47页.
〔56〕张振鹍:《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与法国》,《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3期.
〔57〕《民立报》1912年2月11日,“南京电报”.
〔58〕张蔼蕴:《辛亥前美洲华侨革命运动纪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2-63页.
〔59〕孙中山:《致袁世凯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42页.
〔60〕〔64〕《大总统令陆军部准予建立杨郑二烈士专祠并附祀吴熊陈三烈士文》,《临时政府公报》(第30号)1912年3月6日,“令示”.
〔61〕《大总统祭蜀中死义诸烈士文》,《临时政府公报》(第22号)1912年2月25日,“纪事”.
〔62〕《武汉死义诸烈士追悼会干事广告》,《临时政府公报》(第40号)1912年3月16日,“告白”;《大总统追悼武汉死义诸烈士文》,《临时政府公报》(第43号)1912年3月20日,“纪事”.
〔63〕《大总统追悼江皖倡义诸烈士文》,《临时政府公报》(第45号)1912年3月22日,“纪事”.
[1] 张华腾.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1-127.
[2] 阎书钦. 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8-136.
[3] . 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7-144.
[4] 余华林. 民初知识青年离弃旧式妻子现象之论争——以郑振埙事件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78-185.
[5] 熊秋良. 论民国初年的选举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24-130.
[6] 王晓秋. 《奉系军阀全书》略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87-187.
[7] 戴玉琴周建超. 孙中山现代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局限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120-123.
[8] 李明伟. 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16-121.
[9] 王杉. 民初东北乡村移民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18-122.
[10] 黄敏. 论徐谦的爱国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28-131.
[11] 杨琪. 民国时期的灾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28-133.
[12] 何文平. 民初孙中山流亡日本与“第三次革命”的提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9-160.
[13] 熊秋良. 论民国初年的选举法[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24-130.
[14] 胡玉海. 近代中国军阀政治的形成及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22-128.
[15] 张锐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近代中国的宪政走向——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70-7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