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变系乎媒介”。媒介不只是文艺思潮传输的渠道和载体,它还以“提供尺度”“创造环境”的方式对成长于斯、生存于斯的文艺思潮之总体面貌、根本特征、发展走向等进行全面构型,这是麦克卢汉“文艺媒介学”思想带给我们的启发。新世纪以来,作为一种基础性构型力量,互联网正在并将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为包括文艺思潮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提供新的滋生平台和传播阵地,而且深刻制约着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样式样态。从精英化到世俗化的整体转向与互联网对媒介垄断的打破密切相关。互联网对新世纪以来各种具体文艺思潮和作为其个案的文艺事件进行型塑。作为载体、渠道的互联网又使文艺思潮呈现出“多样化”和“全球性”特征。在互联网时代,要在文艺思潮“世俗化”大潮中抵制文艺“低俗化”倾向,在提倡文艺“多样化”过程中批驳“指导思想多元化”谬误,在文艺“全球性”传播中保持民族文艺特色、防范文化风险,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实现对多样化文艺思潮的有效引领。
中图分类号:
〔1〕陶东风:《网络与文学的去精英化》,《文学报》2009年7月2日,第9版. 〔2〕Marshall McLuhan,Letters of Marshall McLuh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p. 290. 〔3〕赵玉琨:《论新世纪文学思潮势微现象》,《安徽文学》2007年第4期. 〔4〕陶东风主编:《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99页. 〔5〕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4年3月7日,第3版. 〔6〕Marshall McLuhan,“Culture without Literacy,” 〔7〕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4年,第18页. 〔8〕〔10〕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年,第7、7页. 〔9〕夏丽君:《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84页. |
[1] | 王纯菲. 生命体验的诗化文论--重估宗白华文艺理论的"生存"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6): 128-132. |
[2] |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10. |
[3] | 徐明君. 人民性:延安文艺的民俗学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163-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