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5): 206-212.

• 现代文学研究 • 上一篇    

怎样“继往”?如何“开来”?——第四次文代会前后的历史处境与文学问题

宋文坛, 周景雷   

  • 出版日期:2018-09-15 发布日期:2018-09-28
  • 作者简介:宋文坛,文学博士,渤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辽宁 锦州 121013);周景雷,文学博士,渤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辽宁 锦州 121013)。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AZW014)

  • Online:2018-09-15 Published:2018-09-28

摘要: 历史转型时期召开的第四次文代会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探讨其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为深入地探讨会议前后的历史环境和亟待解决的文艺问题。第四次文代会以“文艺民主”和“团结一致向前看”来推动文艺界的团结和恢复文艺界的生机,同时也针对“回归”十七年还是“超越”十七年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样的论争正体现了对历史的传承和接续。政治和文艺界确定了新的“二为”方针,取得了“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最大共识,在意识形态的最终尺度上获得协调和平衡,从而在文艺界内部形成共识,弥合分歧。

关键词: 第四次文代会, 继往开来, 文艺界

中图分类号: 

  • I206

〔1〕〔13〕胡余:《当代文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侧记》,《文艺报》1979年第11、12期合刊.
〔2〕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562-563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新时期文学六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3页.
〔4〕徐庆全:《周扬四次文代会主题报告起草过程述实》,《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2期.
〔5〕〔6〕荣天玙:《新时期文艺振兴的里程碑——胡耀邦与第四次文代会》,《炎黄春秋》1999年第4期.
〔7〕〔17〕〔20〕〔21〕〔26〕刘锡诚:《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 361、312-314、225、241-249、264页第 361、312-314、225、241-249、264页..
〔8〕〔15〕〔16〕徐庆全:《文坛拨乱反正实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1、256、254页.
〔9〕〔10〕〔11〕中国文联研究资料部编:《开辟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的新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1、70、81-82页.
〔12〕〔36〕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70、266-267页.
〔14〕〔27〕〔29〕周扬:《周扬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161、174、180页.
〔18〕徐庆全:《上海市委宣传部对四次文代会报告修正稿意见书跋》,《南方文坛》2005年第6期.
〔19〕《上海文学》评论员:《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
〔22〕林默涵:《林默涵劫后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10-132页.
〔23〕陈荒煤:《关于总结三十年文艺问题》,《文艺研究》1979年第3期.
〔24〕周扬:《关于美学研究工作的谈话》,《 美学》1981年第 3期.
〔25〕徐庆全:《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纪实》,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4页.
〔28〕徐庆全:《新“二为”方针确立过程中的一段史事》,《北京日报》2004年12月13日,第12版.
〔30〕〔35〕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4、324页.
〔31〕〔3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日报》1980年7月26日,第1版.
〔32〕〔3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7、865-866页.
[1] 刘勇, 张悦. 从史料到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瓶颈与突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00-205.
[2] 吕周聚. 论朦胧诗与九叶诗派的内在渊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22-31.
[3] 周晓风. 新诗的理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32-36.
[4] 曹金合. 莫言新时期以来带有先锋意识的小说结构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37-42.
[5] 李雁. 中国新时期乌托邦小说的类型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43-48.
[6]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7]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8]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9] 蔡长青. 人文情怀:林非学术与创作的共同指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3-206.
[10]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11]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12] 夏中义. 苏联模式与郭绍虞“学科变异”——对1959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思想史解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22-130.
[13] 刘锋杰. “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的错位——从郭绍虞的相关研究说开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31-140.
[14] 何旺生. 论郭绍虞的“保存古人的面目”——作为一种诠释范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1-147.
[15]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丰. 生育政策调整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33 -143 .
[2] 左玉河. 阐释与转化:“忠孝”观念的现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7 -155 .
[3] 曾业英. 蔡锷一篇鲜为人知的轶文及其价值——《〈中华民国宪法史案〉总序》作者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7 -154 .
[4] 汤姆·洛克莫尔, 崔晨 译, 夏莹 译 校. 唯物主义与马克思思想嬗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30 -37 .
[5]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 -148 .
[6] 姚大志. 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21 -26 .
[7] 关保英. 给付行政的精神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35 -41 .
[8] 王蒙,刘刚. 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一个经济增长分解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65 -73 .
[9] 刘艳萍. 民法典编纂中可预见规则的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02 -109 .
[10] 韩喜平, 刘永梅. 中国现代民生福祉增进轨迹——基于民生制度与民生能力建设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38 -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