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1): 16-21.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后人道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的现时代反思与定位

陈凡, 赵迎欢   

  1.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04
  • 收稿日期:2004-10-06 出版日期:2005-01-15 发布日期:2018-10-23
  • 作者简介:陈凡(1954-),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 Received:2004-10-06 Online:2005-01-15 Published:2018-10-23

摘要: 哲学的人道主义在实践中被普遍地描述为“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的反人道主义不是非人道主义和放弃人道主义,只是针对“人类中心主义”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弊端所激起的对人道主义反思的一种理论思潮;人道主义在肯定人类尊严的同时,在实践中使人类步入了发展困境,而反人道主义思潮又从另一个极端导致了人类对自身主体地位和价值的否定,从而在理论上产生了诸多关于人与自然特别是人类与动物关系认识的混乱;高技术伦理问题成为后人道主义的问题。结合人与非人世界的关系,特别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分析,挖掘出“后人道主义”的思想精华。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反人道主义, 后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 

  • B82-061

〔1〕〔2〕〔7〕〔14〕凯蒂·索柏.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0,7,7,160.
〔3〕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74.
〔4〕〔5〕〔6〕〔9〕〔10〕〔11〕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366,365,366,374
4374,385.
〔8〕〔12〕郁建兴.人道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J〕.哲学研究,2004,(3):3-11.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
〔15〕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5.
〔16〕刘大椿.在真与善之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02.
〔17〕唐凯麟.论伦理学的逻辑起点〔J〕.伦理学,2004,(4):3-9.
[1] 张士清. 澄明被经济学语境遮蔽的人道主义--兼析施密特对结构主义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26-30.
[2] 陈凡赵迎欢. 后人道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的现时代反思与定位[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6-2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