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2): 76-80.

• 经济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社会极化及其影响因素

杨上广, 丁金宏   

  1.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上海200062
  • 收稿日期:2004-11-02 出版日期:2005-03-15 发布日期:2018-10-23
  • 作者简介:杨上广(1972-),男,福建政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和区域经济研究;丁金宏(1963-),男,江苏涟水人,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经济学研究。
  • 基金资助: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20020269013)

  • Received:2004-11-02 Online:2005-03-15 Published:2018-10-23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极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的社会极化是指随着不同阶层尤其是收入最高与最低阶层之间,由于收入差距拉大而出现社会距离拉大的现象,其中收入差距产生的贫富阶层分化是社会极化的内核。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无法自动缩小收入差距。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政策手段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构筑一个公正的社会发展规则,保障社会不同阶层全面发展,就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社会转型, 社会极化

中图分类号: 

  • C912.69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VladimirMikhalev.InequalityandTransformationofSocialStructuresinTransitionalEconomies〔J〕.ResearchForAction,52:10-11.
〔3〕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董克用.中国转轨时期薪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96-199.
〔5〕杨灿明.转型经济中的宏观收入分配〔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25,128-132.
〔6〕陈宗胜.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1997,(3).
〔7〕尹庆双.理顺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研究——一个以公平为取向的政策周期的到来〔J〕.财经科学,1999,(5).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