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4): 116-127.

• 交通史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潮汕铁路案中的地方应对

马陵合   

  • 发布日期:2018-07-24
  • 作者简介:马陵合,历史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 芜湖 235099)。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S057)

  • Published:2018-07-24

摘要: 侨资潮汕铁路既有日本资本介入,又牵扯土客矛盾。导致数名日本人毙命的葫芦市事件发生后,广东地方官基于潮汕铁路公司系华资企业,有清晰民事行为主体,顶住商部和日本领事的压力,坚持将惩凶与赔偿分开的处理原则。在晚清特殊外交体制背景下,这一案例显现了对外交涉中“大权在外”的特性,也显现非建制的地方对外交涉机构的运作程序。受此次事件的影响,日本对潮汕铁路的控制逐步受到削弱。广东地方官相应强化了对民营铁路公司的管控,进一步协调其与地方民众的关系,在地价问题上维护当地民众的利益、在路线设置上兼顾民众与铁路公司的利益。受清末商办体制的影响,地方政府在潮汕铁路兴建与否的问题上,并不居于主导地位,只是出现纠纷时,才启动地方外交交涉机制。基于地方利益的考量,针对日本在潮汕铁路中人员和资本的隐蔽性,拒绝将此事件作为中日之间的外交事务来处理,其理由在于日本领事并没有代表铁路公司与中国政府进行交涉的权力。地方督抚与商部在民营公司管理上沟通不畅,以及这条铁路所面临的潮汕地方复杂的土客矛盾,都是潮汕铁路“命运不济”的背景。

关键词: 潮汕铁路, 葫芦市事件, 洋务委员, 惠潮嘉道, 三五公司

中图分类号: 

  • K25

〔1〕〔11〕〔13〕〔17〕〔38〕〔40〕刘萍、李学通主编;张振鹤、李学通、孙彩霞等编:《辛亥革命资料选编》卷6《清末社会风潮》,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199、1200、1197、1200、1210、1212页.
〔2〕〔12〕《日工被害案已电催张京卿从事了结并希照会日使转饬日领将赔补各条迳与公司商办由》,1905年2月15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务部档案02-09-012-03-01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3〕〔5〕〔6〕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新韩江闻见录》,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93-96、94-95、96页.
〔4〕林忠佳、张添喜等编:《申报广东资料选辑(1902—1907)》卷6,广州:广东省档案馆《申报》广东资料选辑编辑组,1995年内部出版,第200页.
〔7〕〔8〕〔9〕〔10〕〔32〕《商部致外务部文,抄送开关潮案与粤督及张京卿来往电文》,1905年2月17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务部档案02-09-012-03-01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14〕〔26〕〔36〕《粤督粤抚致外务部电,呈送温道与日领交涉日工被害一案来往函件由》,1905年2月15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务部档案02-09-012-03-01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15〕〔22〕〔23〕〔27〕《关于潮案赔恤事希坚持由公司与日商议结张京卿不准远离已电达》,1905年2月18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务部档案02-09-012-03-01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16〕《中外日报》光绪三十一年一月十四日(1905年2月17日).
〔18〕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第1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25页.
〔19〕《刘忠诚公遗集》,《奏疏》卷13,1909年刊印,第54页.
〔20〕肖宗志:《候补文官群体与晚清政治》,成都:巴蜀书社,2007年,第201-207页.
〔21〕张元济:《张元济全集》卷5,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40页.
〔24〕〔28〕《粤督粤巡致外务部,日商爱久泽抵汕公司即与之商议》,1905年2月20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务部档案02-09-012-03-02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25〕《外务部致商部,日使来照称各切知照》,1905年2月3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务部档案02-09-012-03-022,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29〕〔72〕〔73〕〔74〕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930、937、938页.
〔30〕〔31〕王奎:《清末商部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2、93页.
〔33〕《粤督粤抚致外务部电,日工被案一切纠葛请照会日使转饬日领听从公司与爱久泽自行清结由》,1905年2月15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务部档案02-09-012-03-012,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34〕《潮汕铁路案汇记并附乡民近状》,《大陆》1905年第3期.
〔35〕《外务部致粤督粤抚电,希饬温道将恤款议结》,1905年3月2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务部档案02-09-012-03-028,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37〕《粤督粤抚致外务部电,电呈潮汕铁路日人被害缘同及潮州道与日领先后交涉情形并请向日使声明地方官仅负缉捕凶犯之责》,1905年2月14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务部档案02-09-012-03-008,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39〕《粤督密保奏留道员》,《申报》1905年4月27日,第4版.
〔41〕〔42〕陈小冲主编:《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第55、55页.
〔43〕〔50〕〔51〕郑政诚:《日治时期的台湾国策会社——三五公司华南事业经营之检讨》,《台湾人文》2000年第4期.
〔44〕罗文俊、石峻晨编:《帝国主义列强侵华铁路史实》,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48页.
〔45〕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编:《潮学研究》第9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第124页.
〔46〕〔66〕陈海忠:《从民利到国权:论1904—1909年的潮汕铁路风波》,《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10期.
〔47〕潮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潮安文史》第8辑,广州:广东省潮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2003年内部出版,第16-17页.
〔48〕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938-942页.
〔49〕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铁路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7页.
〔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7〕〔68〕〔69〕〔75〕〔76〕谢寿基:《本路沿革史略》,《潮汕铁路季刊》1933年第1期.
〔70〕周修东:《潮海关史事丛考》,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3年,第179页.
〔71〕陈春生:《论1640—1940年韩江流域民众“客家观念”的演变》,《客家研究辑刊》2006年第2期.
[1] 张福运. “废科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56-164.
[2] 曾业英. 蔡锷一篇鲜为人知的轶文及其价值——《〈中华民国宪法史案〉总序》作者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7-154.
[3] 李玉. 钮永建民众教育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5-162.
[4] 田涛. 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3-168.
[5] 陈雁. 由姊妹而同学:基督教与近代上海女学校、女学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7-144.
[6] 李永胜. 民国初年日美两国在华商标权之争--以19 15年凡士林商标侵权诉讼案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52-161.
[7] 魏文静. 近代江南迎神赛会的商业化运作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54-159.
[8] 张涛. 早期美国教育书籍中的孔子形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26-132.
[9] 陈高华. 政治与反政治——论阿伦特对霍布斯的理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1-26.
[10] 张华腾.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1-127.
[11] 阎书钦. 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8-136.
[12] 焦润明.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6-162.
[13] . 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的孔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17-124.
[14] .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8-163.
[15] . 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7-1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