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4): 148-155.

• 明代社会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明代文武臣僚间的权力庇佑——以俞大猷“谈兵”为中心

秦博   

  • 发布日期:2018-07-24
  • 作者简介:秦博,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后(北京100080)。

  • Published:2018-07-24

摘要: 明代行“以文统武”之制,督抚、兵部大臣等文官主管武将铨选、军功考核等重要事务,武官自身常缺少政治话语。然而部分武官因与文职大臣交往密切,故能有效构建官场庇佑。这种文武大臣之间的权力关系又常与文化交往密不可分。抗倭名将俞大猷即通过参与缙绅“谈兵”活动,不断扩展自己在朝野的影响力。文武大臣之间的权力扶庇具有非制度的灰暗性,极易导致官场腐败,但俞大猷、戚继光等政治操守良好的大将通过严格筛选来扶保将材,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以文统武”体制。

关键词: 俞大猷, "谈兵", 文武关系, 权力庇佑

中图分类号: 

  • K248

〔1〕〔63〕张萱:《西园闻见录》卷69《兵部·将权》,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第121册,第827、75页.
〔2〕《大明律》卷1《名例律军官有犯》,田涛:《中华传世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4页.
〔3〕《兵部武选司条例》,虞浩旭主编:《天一阁藏明代政书珍本丛刊》,北京:线装书局,2010年影印本,第14册,第353页.
〔4〕〔6〕〔10〕杨一清:《杨一清集》卷3《宸翰类·为应制陈言修省以回天意疏》,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808、808、808页.
〔5〕于志嘉:《明代军户世袭制度》,台北:学生书局,1987年,第141-147页.
〔7〕《大明会典》卷135《兵部·举用将才》,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第695页.
〔8〕项笃寿:《小司马草》卷2《题为行查武职履历登注将材以便推用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影印本,史部,第62册,第250页.
〔9〕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65《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申公神道碑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510页.
〔11〕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0《又与张明崖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28页.
〔12〕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0《与唐荆川太史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46页.
〔13〕〔27〕〔28〕〔31〕〔32〕《征蛮将军都督俞公大猷功行纪》,焦竑辑:《国朝献徵录》卷107《都督府二·都督同知》,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影印本,第114册,第519、519-520、520-521、521、521页.
〔14〕〔29〕〔39〕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0《与谭二华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1、295、295页.
〔15〕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0《与史玉阳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8页.
〔16〕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0《上徐相公陆太尉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8页.
〔17〕〔18〕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0《与李同野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2、252页.
〔19〕袁中道:《珂雪斋集》卷25《寄长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68页.
〔20〕〔21〕瞿九思:《万历武功录》,《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史部,第436册,第89、90页.
〔22〕赵园:《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第2章《谈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4页.
〔23〕李清:《三垣笔记》上《崇祯》,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9页.
〔24〕于慎行:《谷山笔麈》卷11《边筹》,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27页.
〔25〕唐顺之:《唐顺之集·荆川先生文集》卷12《叙广右战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578页.
〔26〕姚希孟:《公槐集》卷4《答马总戎世龙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集部,第178册,第364页.
〔30〕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2《与曹东川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09-310页.
〔33〕周维强:《明代车战研究》第5章《庚戍之战后边镇与京营车战之置造》第2节《大同巡抚李文进与俞大猷造练战车》,台湾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第161页.
〔34〕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续集》卷1《与陶睛宇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39页.
〔35〕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续集》卷1《禀徐存老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70页.
〔36〕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续集》卷1《与万育吾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38页.
〔37〕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续集》卷1《与李见罗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42页.
〔38〕《明史》卷227《李材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956页.
〔40〕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0《祭谭二华文》,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26页.
〔41〕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续集》卷5《上徐相公陆太尉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8页.
〔42〕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近稿》《赠文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84页.
〔43〕〔44〕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余集》卷3《与姜凤阿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26、726-727页.
〔45〕姜宝:《姜凤阿集》卷23《大司马二华谭公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集部,第128册,第119页.
〔46〕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与梁鸣老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76页.
〔47〕〔48〕〔49〕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续集》卷1《与刘凝斋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36、536、536页.
〔50〕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0《与李克斋都宪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33页.
〔51〕〔52〕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集》卷10《又与李克斋都宪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34-235、236页.
〔53〕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续集》卷1《与舂陵王抚院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60页.
〔54〕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续集》卷1《又与舂陵王抚院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65页.
〔55〕俞大猷:《正气堂全集·正气堂续集》卷1《与吴小江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58-559页.
〔56〕吴文华:《济美堂集》卷4《与俞虚江》,《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集部,第131册,第616-617页.
〔57〕沈懋学:《郊居遗稿》卷7《报戚南塘总兵》,《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集部,第163册,第680-681页.
〔58〕陈第:《一斋诗文集·蓟门塞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38页.
〔59〕沈炼:《青霞集》卷11《答陆宫保书》,《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278册,第153页.
〔60〕鹿善继:《鹿忠节公集》卷14《示诸将》,《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集部,第1373册,第259页.
〔61〕鹿善继:《鹿忠节公集》卷20《上叶相公书》,《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集部,第1373册,第324页.
〔62〕鹿善继:《鹿忠节公集》卷17《答毕冲阳书》,《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集部,第1373册,第291-292页.
[1] 吴大昕. 明代杂职官员出身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26-136.
[2] 李云泉. 朝贡与条约之间:近代东西方国际秩序的并存与兼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06-112.
[3] 赵轶峰. 世界大变迁与明清中国——对现代早期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43-152.
[4] 杨向艳. 议狱缓死:万历朝续妖书案之皦生光狱始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59-165.
[5] 陈宝良. 明代中后期的官场生态与官场病的形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26-136.
[6] 叶锦花. 明代盐场制度变革与州县赋役调整——以福建同安县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37-144.
[7] 庞乃明. 欧洲势力东渐与晚明学术流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45-153.
[8] 齐畅. 阁臣、宦官与万历朝国本之争——以京师《东岳庙碑记》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16-120.
[9] 展龙. 明代廪生释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37-147.
[10] 叶锦花. 明代灶户宗族生计变革与祖先故事演变——以石狮铺锦黄氏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40-151.
[11] . 刘基《郁离子》书名探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37-138.
[12] . 从银、力差的变迁看明代均徭法的演化路径——以浙江地区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08-109.
[13] . 明初磨勘司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20-128.
[14] . 张居正主政时期水利事业的管理与运营——以黄、淮、运和三吴水利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48-158.
[15] . 《明史》万稿与王稿类传的异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59-16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