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6): 196-199.

• 20世纪中国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20世纪90年代两岸童话形式的转换机制

马力   

  1.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 收稿日期:2005-06-02 出版日期:2005-11-15 发布日期:2018-10-25
  • 作者简介:马力(1950-),女,河北武清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5-06-02 Online:2005-11-15 Published:2018-10-25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两岸童话形式经历了由非常态形式向常态形式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童话文体与其他文体融合的模糊文体,形成了这一时期两岸童话文体摇曳多姿、多元共存的局面。由非常态形式向常态形式转换的机制是否定的机制;由单一的确定的童话形式向多元的非确定的模糊形式转换的机制是浑沌机制。

关键词: 两岸, 童话, 转换机制, 否定, 混沌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4〕〔5〕〔6〕〔7〕张沛. 隐喻的生命〔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7, 17, 24, 17, 26.
〔2〕〔3〕陈中梅. 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出版说明〔A〕.荷马. 伊利亚特〔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 69.74.
〔8〕刘小枫. 缘起〔A〕. 伯纳德特. 弓弦与竖琴〔C〕.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3. 1.
〔9〕〔10〕〔11〕方克立,林安梧. 2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A〕.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C〕.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319, 320, 320.
〔12〕林世仁. 和世界一块儿长大〔M〕. 台北: 民生报, 2001. 6.
〔13〕周锐.不好意思〔M〕.台北: 民生报, 1998. 239.
[1]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2]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3]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4] 冯静. 殖民权力场域与东北现代文学话语建构——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74-179.
[5] 张娟.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学衡派生存悖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3-217.
[6] 汪沛. 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25-228.
[7] 刘东方. “1918年起点说”申议——以《新青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1-187.
[8] 宛小平,朱亚坤. 功利和超功利——基于朱光潜和鲁迅的一场争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8-193.
[9] 刘朝霞. 物化·奴化·异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9-192.
[10] 时世平.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3-188.
[11] . 纪实与回忆:论郭沫若、谢冰莹对从军北伐的不同书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0-174.
[12]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13] .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81-186.
[14] . “民国”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89-195.
[15] 李红梅.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乐天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29-23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