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05-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政治哲学与社会发展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对话
    文军, 唐忠毛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4-9. 
    摘要 ( 247 )   PDF(pc)(174KB) ( 693 )   收藏
    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基督教神学思想无疑是两种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在共产党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而在欧美,基督教文化则是其文化精神的核心。在当代“全球化”和“文明对话”的背景下,基督徒和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对话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对话已经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德语神学界的“政治神学”及拉美神学界的“解放神学”之间展开,并且已经开始越过纯理论的层面。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之间的相似渊源以及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及其主要思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市民社会
    杨仁忠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0-15. 
    摘要 ( 120 )   PDF(pc)(165KB) ( 179 )   收藏
    从政治哲学视域来看,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多重意蕴和多层结构的复合性概念:从其内涵来看,它是描述性规定、分析性规定和价值性规定的统一;从其外延结构来看,它是家庭、经济交往关系和公共领域三个层级的统一体。这种政治哲学的解读对于解决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对“市民社会”理解的歧义、混乱和矛盾具有多方面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启蒙:政治哲学的解读
    杨晓东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6-20. 
    摘要 ( 162 )   PDF(pc)(142KB) ( 214 )   收藏
    启蒙时期的政治理性开启了近代政治理性主义的先河。以往的研究尚未从政治哲学高度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理性进行过整体把握。如何从政治哲学视角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乃是当今政治哲学研究的一大课题。挖掘启蒙时期的理性及其与当代政治哲学发展之间的关联,对于推进这一学科的系统化建设和评判现实的政治合理性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价值学研究
    东亚价值观何以可能
    张兴国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1-26. 
    摘要 ( 207 )   PDF(pc)(173KB) ( 161 )   收藏
    20世纪中期以来东亚国家的迅速崛起令世人瞩目,然而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又使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经济遭到重创,因而“东亚模式”、“东亚价值(观)”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而且毁誉不一。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以追求现代化为目标、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应以“和合”思想为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原则,探讨建构东亚价值观可能性之根据、困境和路径。在此基础上建构独立和谐、平等合作、共生共赢的实践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技术哲学思想述评
    赵大宇, 田鹏颖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7-31. 
    摘要 ( 246 )   PDF(pc)(146KB) ( 416 )   收藏
    马克斯·韦伯提出并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很多具体的社会技术,如法律技术、管理技术等社会技术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揭示了社会技术的理论渊源和社会技术的主要功能,并在认识论和价值论层面对社会科学与社会技术、社会生活秩序与社会技术、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研究社会技术哲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理性的演进与人主体身份的寻获
    贾岩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32-35. 
    摘要 ( 209 )   PDF(pc)(113KB) ( 294 )   收藏
    人主体身份的获得过程是伴随着技术理性的演进而进行的,技术理性通过对人主体意识的启蒙,逐步地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进而在技术理性的扩张和技术理性的弘扬的基础上,人类终于借助于技术理性的巨大力量获得自身发展的主体身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系统论整理
    秦琴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36-42. 
    摘要 ( 148 )   PDF(pc)(202KB) ( 342 )   收藏
    社会资本理论是一套关于行动和结构的理论。但是,在现有的社会资本研究中,这两个层面的探讨却呈现出比较混乱的局面。对此,托马斯·福特·布朗(ThomasFortBrown)试图通过系统论的视角,即“行动、结构和环境”三个层面上将有关的研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去。这一积极的努力,不仅使社会资本研究中层次混乱的问题得以梳理,进而解决了行动和结构谁先谁后的问题,而且使社会资本的本土化研究得以实现。但是布朗将学者的研究简单地“对号入座”于上述三个层面,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同时,作为一种系统指向,布朗只是为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论建构还需进一步的深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诚信政府建构论
    王策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43-47. 
    摘要 ( 134 )   PDF(pc)(154KB) ( 270 )   收藏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的诚信文化,要有一个使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冲突能够得以及时、妥善的疏导和调处的制度。政府诚信是“立国之本”,对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关键性的导向作用,构建诚信政府是“人民主权”宪政原则的必然要求和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保障,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应以建章立制强化行政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符合现代行政要求的行为模式,使之能以自己的内在的德性来履行自己的行政职责,这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化进程中的姻亲关系审视
    詹娜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48-50. 
    摘要 ( 184 )   PDF(pc)(97KB) ( 251 )   收藏
    人类的亲缘关系是围绕亲属制度而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类社会中相对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而存在的一种亲属关系,它是人类社会最原初和最基本的构成关系。亲缘关系既包括由生育带来的血亲群体,也包括由婚配带来的姻亲群体。姻亲关系是以配偶为中介,本人与配偶的直系或旁系血亲之间的亲属关系。姻亲关系作为亲缘关系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罗马俱乐部和法兰克福学派对知性文化的批判
    李无苑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51-54. 
    摘要 ( 160 )   PDF(pc)(121KB) ( 254 )   收藏
    对于知性文化危机的社会表现即其社会层面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代表流派,一个是罗马俱乐部,另一个是法兰克福学派。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着重分析了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种种危机,提出了零增长、有组织增长等新的发展战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着重分析了知性文化在与自然对立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和近乎必然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保障研究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化过程中政府与农民角色分析
    朱丽颖, 石俊田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55-57. 
    摘要 ( 185 )   PDF(pc)(101KB) ( 167 )   收藏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萌芽起步到进入制度化建设共经历了政府高度集权下的重点有限保障、分权下的土地和家庭保障、制度建设下的社会有效保障三个阶段。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里,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每个阶段的保障内容、方式、效用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在政府和农民之间确定一种对应的角色关系,才能建立相适应的制度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高连克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58-62. 
    摘要 ( 306 )   PDF(pc)(151KB) ( 297 )   收藏
    人们往往认为,医疗保障制度应当是工业社会转型的产物,可是19世纪以前的德国工业经济长期处于萌芽状态之中,受传统文化、民众心理以及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德国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工业化完成以前就率先建立起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西方发达国家。另外,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统一后的德国首先建立的不是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而是努力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因此,了解德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原因、变迁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变迁措施对于现阶段建立健全中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研究
    论科学实践观与文化的本质性规定
    李海洋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63-67. 
    摘要 ( 148 )   PDF(pc)(140KB) ( 271 )   收藏
    一定意义上的广义文化观与狭义文化观未能真正把握住文化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中,文化不仅仅属于意识范畴,文化的客观实在性也得到了确证;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对象化的成果,是属人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念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综论
    宋彦麟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68-70. 
    摘要 ( 182 )   PDF(pc)(91KB) ( 279 )   收藏
    发挥比较优势是新形势下提高地域间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辽宁具有发展文化产业较强的资源、人力、产业、环境等优势。只要辽宁精心打造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一定会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礼的起源及其转型——一种法文化学的视角
    孙祥生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71-73. 
    摘要 ( 128 )   PDF(pc)(106KB) ( 317 )   收藏
    学者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礼最初起源于原始图腾祭祀仪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作为图腾崇拜祭祀仪式的礼逐渐从单纯的宗教仪式上升为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国家制度以及维护这种国家制度(礼)起辅助作用的暴力工具——法(刑),两者一起构成中国古老的法观念,亦即“礼—法”。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对这种“礼—法”观念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则适应形势对其加以改造,孔子“以仁释礼”的仁学建构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确定了伦理价值基础,并为礼与法的融合开辟了通道,为秦汉以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法制建设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法律的人文关怀与法制的现代化——一种人文主义的维度
    高志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74-77. 
    摘要 ( 229 )   PDF(pc)(116KB) ( 378 )   收藏
    人文主义所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价值。现代法律的人文关怀是对社会个体的生存与生活、价值与尊严、人格与精神、现实与前途的真情关切,是对社会个体权利的充分确认和有力保障。法制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故其应当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幸福自由生活为终极关怀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死刑限制的刑事一体化思考
    张云鹏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78-80. 
    摘要 ( 154 )   PDF(pc)(96KB) ( 198 )   收藏
    限制死刑的适用是我国最终走向全面废止死刑道路的实然性选择。引入刑事一体化的视角对思考死刑限制问题大有裨益。对于死刑适用的限制可以通过实体法上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范围、限制死刑适用的对象、完善死缓制度、发挥赦免制度限制死刑适用的功能,程序法上完善死刑核准程序、实现二审死刑案件公开审判的普遍化、改革死刑案件的指定辩护制度来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研究
    人民币汇率改革前景分析
    欧阳红兵, 才静涵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81-85. 
    摘要 ( 278 )   PDF(pc)(158KB) ( 170 )   收藏
    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日渐强大的一个反映,由于出口加工工业两头在外,劳动力成本低,加之近年来农业竞争力和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各层面的影响将是轻微的,更何况人民币仍然存在升值空间。通过此次改革,我国的汇率机制将更为灵活,改革的未来成效将更多地由经济的基本面,而不是外部因素决定。未来我国除采用具有足够浮动区间的管理浮动制以外,还可以考虑如货币联盟那样的固定汇率制,让人民币逐步成为东亚货币体系的核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宏观调控下我国房地产发展的战略与态势
    肖元真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86-90. 
    摘要 ( 195 )   PDF(pc)(158KB) ( 259 )   收藏
    我国经济发展经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逐步走上理性思维、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新时期国家支持产业的房地产行业,通过宏观调控,过热的势头得到降温,房价也得以理性回归,自住型购房成了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主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调控政策,其成效正在日益显现,这对于保持市场稳定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看,开发商受到直接考验的是自有资金规模和开发效率,其中包括融资渠道、资金实力、资金周转率等,房地产行业的盈利模式也将随之转变,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品种不断在市场上涌现。房地产行业将按照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健康发展,以房地产景气和稳定来带动和促进经济的稳定,使走向小康社会的消费者真正买得起,住得好,从而求得房地产业新一轮的理性、规划、和谐发展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易效率、城市规模扩张及未来策略
    赵红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91-95. 
    摘要 ( 128 )   PDF(pc)(152KB) ( 218 )   收藏
    有关城市规模决定因素的探索一直为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所关注。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水平、交易效率动态改进如何影响城市规模及水平的问题仍存在诸多误解。事实上,二者作用于城市规模决定因素之双方,有利于城市规模扩张,这对建国以来以及今后我国的城市规模政策具有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版经济中的货币职能
    马国柱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96-99. 
    摘要 ( 130 )   PDF(pc)(118KB) ( 191 )   收藏
    出版经济呈现出精神价值与劳动价值典型结合的特征。作为劳动价值符号的货币,具体地体现了出版经济活动的特征,以其符号化的特性充分发挥了它的职能。从精神价值看,出版经济实现了出版主体与出版客体相互作用的市场价值期待。从劳动价值看,出版经济实现了出版主体与出版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及交换价值的货币符号职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近期研究的述评
    高煜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00-104. 
    摘要 ( 174 )   PDF(pc)(145KB) ( 300 )   收藏
    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近期的文献主要从我国产业升级的背景、战略选择、产业分析和区域空间安排等方面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经济研究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交易成本解释
    张雪艳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05-107. 
    摘要 ( 163 )   PDF(pc)(102KB) ( 331 )   收藏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正逐渐拉大。传统经济学认为物资资本是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以传统经济理论为指导,中国政府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巨大的物资上的支援,但结果没有缩小发展差距,且差距仍在扩大。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不是物资资本而在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才能使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趋于平衡,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商品出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袁景衡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08-110. 
    摘要 ( 127 )   PDF(pc)(99KB) ( 180 )   收藏
    商品出区可以带动本地产业的发展,由此而创造的就业机会、货币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商品出区培育区内竞争能力,向商品出口及参与国际分工过渡,在现实条件下更具有优势和可能,成效显著。为此,需要制定务实、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投资环境以达到搞活区域经济、改善区域人文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李海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11-113. 
    摘要 ( 188 )   PDF(pc)(106KB) ( 240 )   收藏
    辽西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辽宁省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为了对辽西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需要构建包括人均GDP、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年末余额等6项指标体系。按照钱纳里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辽西地区尚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当然地区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老工业基地研究
    壮大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
    马树才, 胡立杰, 王永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14-117. 
    摘要 ( 183 )   PDF(pc)(119KB) ( 352 )   收藏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举措,其关键是如何壮大东北装备制造业。因此,对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高度,思考如何把东北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利于推动东北装备制造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及协同效应
    姜欣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18-121. 
    摘要 ( 172 )   PDF(pc)(125KB) ( 266 )   收藏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出台相应的各项政策措施。诸如出台吸引人才的集聚政策、财税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营造人才聚集、资金聚集、高新技术聚集的良好环境,从而使东北地区克服当前的种种困难,消除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障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再展老工业基地的风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双重动力启动与对策
    袁阡佑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22-126. 
    摘要 ( 164 )   PDF(pc)(141KB) ( 234 )   收藏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双重动力同时启动,探索双重动力同时启动的有效路径,确定双重动力同时启动的重点产业和领域,确立企业技术研究与创新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整合科技资源,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加大产业振兴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代史研究
    唐代安东都护府研究
    程尼娜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27-132. 
    摘要 ( 293 )   PDF(pc)(177KB) ( 1006 )   收藏
    唐高宗总章元年灭亡高句丽政权以后,于其地设置安东都护府,至唐肃宗时期废止。高句丽政权灭亡之前,其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原地区已经较为接近,这决定了安东都护府是封建制类型的羁縻府州。唐朝对安东都护府统辖下的各羁縻府州县,实行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安东都护府设置之初,具有较强的军事统治色彩,并有唐朝的常驻军。武则天时期,安东都护府曾一度改制为安东都督府。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唐朝不断地调整对安东都护府的统辖方式,玄宗时期逐渐由羁縻府州制度转向一般州县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代科举考试思想述论
    王凯旋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33-138. 
    摘要 ( 205 )   PDF(pc)(179KB) ( 574 )   收藏
    科举考试思想是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是科举制度日趋完善、走向成熟的时期。相应地,科举考试的相关理论和思想较之前代也更为丰富、深刻。具体言之,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在科举考试的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其公平公正和实效性,分地选拔、职前培训、立足实用综合考核,科举与学校一体化、科举必由学校以及反舞弊等一系列规章、举措得以实施,在人才选拔上,明代科举考试坚持宁缺勿滥,不以一试定优劣的原则。总之,明代科举考试思想在选拔标准、选拔途径、考试内容、取录方法诸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句丽地方官制研究
    杨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39-144. 
    摘要 ( 182 )   PDF(pc)(173KB) ( 672 )   收藏
    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高句丽逐渐形成自己的地方官系统。在五部控制区以外,高句丽共设六太守,太守下辖城宰,城宰管理城与城周围的村。5世纪以后,在高句丽的地方官制中,城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终形成大城辖小城的四级地方行政机构,其长官分别为:褥萨、处闾、可逻达、娄肖,各相当于唐朝的三品、四品、五品、六品和七品官。但高句丽并不存在与中原类似的郡县制度及地方官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清代前期颇罗鼐总理藏政的历史原因
    陈志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45-150. 
    摘要 ( 180 )   PDF(pc)(224KB) ( 534 )   收藏
    1729年后藏世俗贵族颇罗鼐受命总理藏务与当时清朝内地边疆以及西藏内外所面临的军事、政治形势密切相关。从政治上看,扶植颇罗鼐主持藏政是清朝政府结束藏乱、维护西藏地方政治、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清朝政府维护对藏主权、贯彻以世俗政权间接治藏政策的自然延续。从军事上看,扶植颇罗鼐主持藏政是清朝政府防御西北蒙古、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保证西藏和西北沿边各省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而颇罗鼐早期丰富的军事、政治生涯和在1727—1728年卫藏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则是清朝信任、看重他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现代史研究
    1941—1945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努力的历史透视
    陈橹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51-155. 
    摘要 ( 279 )   PDF(pc)(151KB) ( 193 )   收藏
    太平洋战争为中国收回香港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国民政府多次对英交涉却最终失败的过程,揭示了国家力量和外交意志在维护主权中的作用。由于国力不振与国际地位的低下,致使国民政府在外交中表现了极大的软弱性和依附性,造成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严重损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梁漱溟与刘咸火斤: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中心与边缘
    周鼎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56-159. 
    摘要 ( 182 )   PDF(pc)(125KB) ( 373 )   收藏
    在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梁漱溟与刘咸火斤是分别处于中心和边缘的两位学者。两人拥有截然不同的家世生平和思想资源,而且即使是两人相近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也因为进化史观与道家史观的歧异而呈现出反传统与传统的不同取向。刘咸火斤的中西文化思想一方面深受梁漱溟具有范式意义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影响,而另一方面这一思想是对梁书的创造性诠释,并对梁漱溟产生了耐人寻味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学研究
    论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立场
    赖大仁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60-165. 
    摘要 ( 136 )   PDF(pc)(170KB) ( 209 )   收藏
    在当今的生态美学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中,在价值立场上存在着“人类中心论”与“生态中心论”的根本分歧。然而这两种价值立场未必是根本对立的。对“人类中心论”应当进行历史的反思与辩证的分析,绝对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反人类中心论”都是不可取的;对“生态中心论”同样有必要加以辨析,绝对化的“生态中心主义”立场也是不可思议的。也许还是需要回到马克思的立场上来,即寻求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有机统一。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或实践活动的基本价值立场,也应当是当今生态美学研究的基本价值立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现代人类学视野看生态美学的民族性问题
    仪平策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66-171. 
    摘要 ( 206 )   PDF(pc)(173KB) ( 291 )   收藏
    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当代文化课题,从现代人类学视角看去,其民族性有独特体现:(1)现代人类学对“人”的理解,偏于对“人”及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差异性的辨识和描述。这一立场,使得以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对象的生态美学的具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凸显出来。(2)生态美学的多样性突出表现为文化上的差异性。现代人类学认为人性身份的多样性,主要缘于文化模式的差异性。生态美学的构想惟有体现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才符合“审美生态”的真正意义。(3)生态美学文化品格的特殊性,最终落实为生态美学的民族性。这使得民族化的生态审美资源在现代社会获得了继承弘扬的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批评研究
    论当今文学批评的功能
    胡亚敏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72-177. 
    摘要 ( 220 )   PDF(pc)(163KB) ( 184 )   收藏
    文学批评的功能指文学批评在整个文学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它是在与相关领域的互动关系中实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批评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文学批评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具体包括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和哲学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现代诗学关于文学批评程式的建构
    赵慧平, 姚晓南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78-184. 
    摘要 ( 131 )   PDF(pc)(189KB) ( 249 )   收藏
    文学批评揭示出作品什么意义与对其阐释的批评程式相关。在批评程式层面的研究被认为是诗学研究的基本任务。西方现代诗学在对文学的重新阐释过程中建立了不同的批评程式,不断拓展出文学意义产生的新空间,凸显了文学批评程式对“文学”存在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叙事中的评论介入
    江守义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85-189. 
    摘要 ( 229 )   PDF(pc)(136KB) ( 511 )   收藏
    叙事时叙述者在叙事中的评论介入是必然的。因对象差异,叙述者的介入可以有人物评论、故事评论和叙述评论。介入方式由于叙述者声音的差异,可以分为公开介入和隐性介入等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中国文学
    战时中国文学呈现的中外文学交流
    黄万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90-195. 
    摘要 ( 193 )   PDF(pc)(177KB) ( 143 )   收藏
    抗战时期,中国作家的双向迁徙(出国和归国),加强了战时中国文学的对外联系,并开启了战时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新方式。而战时文学翻译活动在不同的政治地区的开展,对外国文学译介质量的提升,反战层面上的中日文学交流等,都拓展着战时中国文学的世界性视野。世界战争所沟通的人类基本情感,使中外文学交流有可能进入一种更宏大也更具体性的空间;交流不仅是了解对方的传统,更在于了解富有活力的当代及其文学,这使得战时中外文学交流成为反侵略战争的一个部分;战时文学交流也是一种自觉的双向行为,中国作家由此有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新文学的自信和自觉,这些都使得中外文学交流成为战时中国文学最重要的空间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20世纪90年代两岸童话形式的转换机制
    马力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196-199. 
    摘要 ( 144 )   PDF(pc)(117KB) ( 198 )   收藏
    20世纪90年代两岸童话形式经历了由非常态形式向常态形式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童话文体与其他文体融合的模糊文体,形成了这一时期两岸童话文体摇曳多姿、多元共存的局面。由非常态形式向常态形式转换的机制是否定的机制;由单一的确定的童话形式向多元的非确定的模糊形式转换的机制是浑沌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与学院文化
    邓伟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00-204. 
    摘要 ( 180 )   PDF(pc)(168KB) ( 139 )   收藏
    在中国现代文学时期,大多数自由主义作家栖身于学院,使得自由主义文学与学院文化发生密切的联系。学院独特的人文关怀、文化思潮、人际关系、审美形态等对中国自由主义文学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促使其特质的形成。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在社会文化结构中显现了学院空间的存在,它基本居于边缘,与不断激进的文学主潮形成对峙,成为一种文学与文化批判的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郭沫若史剧女性形象原型分析
    张联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05-208. 
    摘要 ( 211 )   PDF(pc)(120KB) ( 517 )   收藏
    郭沫若历史剧中最大放光彩的女性形象,是其吸收民间文学传统,积淀英雄—美人模式,并借古人之口,传递理想与现实社会的对抗。借助神话—原型批评,我们可以发现其人物塑造的某些特有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人论坛
    《齐民要术》双音节词在汉语史中的承传
    张舸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09-212. 
    摘要 ( 179 )   PDF(pc)(120KB) ( 249 )   收藏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是上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新义,形成一批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语词。以《齐民要术》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新词新义进行考察,可见到这一时期产生的新词新义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探讨这些双音节词在汉语史中的承传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态人格的现代拯救——阿Q人格分析与“立人”思想
    卢云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13-217. 
    摘要 ( 217 )   PDF(pc)(140KB) ( 229 )   收藏
    以鲁迅的“立人”思想为论述基点,运用马斯洛的人格理论分析阿Q的病态人格及其与理想人格范式——自我实现的人存在的差异,在理想人格范式构建的具体途径中着手中国国民的人格再造,以实现对新世纪“立人”思想的发展和民族人格自我再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成长动因新探
    王晓玲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18-220. 
    摘要 ( 147 )   PDF(pc)(102KB) ( 174 )   收藏
    城市的发展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对城市成长动因的分析可以使人们认识并把握城市发展的路径和规律。西方国家的一些经济学派曾以各自的范式为理论依托,对城市的形成和成长动因做出过理论上的解释,这些解释虽然在一定时期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进行更为合理的经济学分析。而平均利润率可以对城市的成长以及空间分布做出很好的解释,可以充分运用该规律制定适当的城市经济政策以推动城市成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短论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黄勤, 曹莉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21-223. 
    摘要 ( 139 )   PDF(pc)(97KB) ( 543 )   收藏
    根据德国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的三大哲学解释学原则,重新分析翻译中的历史性误读、文化过滤和重译三种现象。误读是理解的历史性产物,文化过滤现象则产生于译者视界和作者视界的永远无法融合,而效果历史又为不同时代对同一文本重译提供了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洪飞, 吕健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24-226. 
    摘要 ( 172 )   PDF(pc)(94KB) ( 277 )   收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完善和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理论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政府行政管理技术的创新
    沙宏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27-228. 
    摘要 ( 163 )   PDF(pc)(73KB) ( 195 )   收藏
    政府的行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技术需要创新,包括创新社会流动机制,化解阶层冲突;创新利益协调机制,防止两极分化;创新社会保障机制,保护弱势群体;创新社会控制机制,解决社会不和谐的问题;创新社会预警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创新矛盾疏导机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创新和谐发展机制,全面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提高执政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动态
    “语言与民俗”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董丽娟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6):  229-230. 
    摘要 ( 113 )   PDF(pc)(56KB) ( 3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