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5): 141-144.

• 抗日战争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收养、送返日本在华遗孤问题述论

关亚新, 张志坤   

  1.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1
  • 收稿日期:2005-07-25 出版日期:2005-09-15 发布日期:2018-10-25
  • 作者简介:关亚新(1968-),女,辽宁沈阳人,历史学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东北史研究;张志坤(1950-),男,辽宁庄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 Received:2005-07-25 Online:2005-09-15 Published:2018-10-25

摘要: 60年前日本战败投降,数千名日本孩童遗留在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中国养父母以博大的胸怀将他们抚养成人。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政府妥善解决日本遗孤问题,目前,90%以上日本遗孤回日定居,他们成为中日友好的桥梁与纽带。

关键词: 日本遗孤, 中国养父母, 寻亲, 定居

中图分类号: 

  • K265.9

〔1〕冯兴盛.情系华桑〔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2〕栗公魁,栗志强. 爱与恨〔M〕. 牡丹江: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1998.
〔3〕祝平. 梦碎满洲—— 日本开拓团覆灭前后〔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4〕菅原幸助.“日本人になれない”中国孤儿〔M〕.洋泉社, 1989.
〔5〕竹川英幸. 归り道は远かつた—— 满洲孤儿三十年の放浪〔M〕. 每日新闻社, 1982.
〔6〕浜口タカシ. 祖国よ母よ—— 中国残留日本人孤儿の记录〔M〕. 神奈川新闻社, 1986.
〔7〕浜口タカシ. こっの祖国—— 中国残留日本人孤儿の记录〔M〕. 神奈川新闻社, 1985.
〔8〕祖国に生きる—— 中国残留孤儿归国者自立生活の记录〔M〕. 中国残留孤儿援护基金会, 1998.
[1] 李孝纯. 论中国的抗战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38-14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