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5): 145-149.

• 抗日战争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刘澜波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张万杰   

  1. 辽宁社会科学院党史所,辽宁沈阳110031
  • 收稿日期:2005-06-20 出版日期:2005-09-15 发布日期:2018-10-25
  • 作者简介:张万杰(1974-),女,辽宁彰武人,历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东北救亡运动史、东北抗战史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刘澜波与东北救亡运动”(04CDJ001)

  • Received:2005-06-20 Online:2005-09-15 Published:2018-10-25

摘要: 刘澜波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坚决贯彻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杰出战士。九一八事变后,他受中共的派遣,长期在东北军中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开创了中共在东北军中的工作。在中共北方局、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为贯彻、落实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进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东北救亡运动, 西北大联合, 东北军工作委员会, 东北救亡总会

中图分类号: 

  • K265

〔1〕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A〕. 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上)〔C〕.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87. 165.
〔2〕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A〕. 西北大学历史系,等. 西安: 西安事变资料选辑〔C〕. 西北大学历史系,等, 1979. 61.
〔3〕常黎夫. 联合则生, 分裂则亡〔A〕. 中共东北军党史组. 中共东北军工作回忆〔C〕.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5. 197.
〔4〕刘恩铭,薛景平, 韩素林. 张学良将军生活纪事〔M〕.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 129.
〔5〕中共东北军党史组.中共东北军党史概述〔M〕.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4. 29.
〔6〕康鸿泰, 于维哲. 东北军卫队二营学生队纪实〔A〕. 沈阳文史资料: 第15 辑〔C〕.沈阳: 政协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 1988.
〔7〕丘琴,白竟凡, 高凌. 高崇民传〔M〕.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1. 123.
〔8〕吕正操.一生无私奉献风范长留青史〔A〕.阎宝航纪念文集〔C〕.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 8.
〔9〕蓝渤. 我们要为抗战建国而奋斗〔J〕. 反攻, 1(6) .
〔10〕戴茂林,邓守静. 八年抗战中的东北救亡总会〔M〕. 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6. 55
[1] 夏莹. 康德问题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域的源起——基于卢卡奇的“资产阶级二律背反”的一种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3-20.
[2] 陈橹. 1941—1945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努力的历史透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51-155.
[3] 李孝纯. 论中国的抗战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38-140.
[4] 关亚新, 张志坤. 中国收养、送返日本在华遗孤问题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41-144.
[5] 侯德泉侯晚梅. 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选择与实践行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30-137.
[6] 张伟. 论杨虎城与中共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44-147.
[7] 刘永祥. 周作民与抗战时期的金城银行[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17-122.
[8] 张洪军. 伪满时期辽宁地区特殊工人的反日斗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114-117.
[9] 赵群. 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奴化教育及危害[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135-136.
[10] 刘英杰. 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能源的掠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32-135.
[11] 朱兆华.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124-127.
[12] 侯竹青. 新四军的土匪工作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29-137.
[13] 刘一民. 抗战时期共产党对国民党土地政策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41-143.
[14] 阎振民, 张红. 奉天工大学生反满抗日团体的形成与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41-1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