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3): 79-84.

• 扶贫问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规范管理研究

李健   

  • 发布日期:2018-07-24
  • 作者简介:李健,管理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81)。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MZ024); 北京市优秀人才拔尖青年个人项目(2015000026833ZS08)

  • Published:2018-07-24

摘要: 慈善法的实施推动网络募捐由混乱无序状态发展到以平台为核心的资源整合阶段。如何对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进行规范管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我国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发展至今依然存在准入门槛不明确、用户隐私保护不力、平台公信力不足、善款管理机制不一致、网络技术应用不成熟等问题。为保证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的健康有序运行,必须尽快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治理。规范网络募捐平台认证标准、厘清区域管辖权限、设置独立监管部门、明确信息泄露风险责任,规定信息公开范围,处罚欺诈行为,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处置剩余财产等等,以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 网络募捐, 慈善组织, 募捐平台

中图分类号: 

  • C916

〔1〕叶托:《网络募捐平台发展亟待监管跟进》,《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3日,第6版.
〔2〕王莹:《浅析网络募捐的规范化》,《经营管理者》2013年第4期.
〔3〕汪丹:《我国网络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社会工作》2014年第6期.
〔4〕和静钧:《指定募捐平台为〈慈善法〉铺路》,《广州日报》2016年8月24日,第7版.
〔5〕李健、林志刚、彭建梅:《网络慈善》,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年,第3-8页.
〔6〕政策观察:《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公示有哪些争议?》,2016年8月24日,http://www.ngocn.net/column/2016 -08-24-657eb965ce49817a.html,2017年6月23日.
〔7〕B.Carlson,J.Sher.,Legal Implications of Fundraising via Social Media,2016-07-09,http://slideplayer.com/slide/955 0838/,2017-07-31.
[1]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68.
[2] 朱健刚. 社会企业在当代中国的阶段定位与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9-77.
[3] 陈鹏. 个案工作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的路径与实施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78-85.
[4] 赵子祥. 论灾难与风险的社会风险特征分析及预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4-146.
[5] 黄新华. 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的实施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65-71.
[6] 杨轶华.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教育贫困治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72-78.
[7] 邓国胜, 辛华. 美国志愿服务的制度设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79-85.
[8] 张祖平. 中国志愿者保险投保探析--基于6省86县市(地区)的数据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86-93.
[9] 宋言奇. 城市社区建设的机理与路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87-192.
[10] 孙宽宁,徐继存.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复兴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7-51.
[11] 郑元景. 当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迁与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2-56.
[12] 夏历.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语言文字需求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7-61.
[13] 江立华,张红霞. 流动与秩序:社会治理视野下流动人口的秩序整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40-44.
[14] 徐家良,许源.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制度风险因素及风险治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45-49.
[15] 李立,胡静波.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及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65-6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