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6): 40-45.

• 社会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难题及其突破

赵秀玲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北京100732
  • 收稿日期:2003-07-15 出版日期:2003-11-15 发布日期:2018-10-29
  • 作者简介:赵秀玲(1964-),女,山东蓬莱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 Received:2003-07-15 Online:2003-11-15 Published:2018-10-29

摘要: 20多年中国的村民自治在经济建设、建章立制和民主意识自觉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巨大的难点和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过于依赖西方的自治理论及模式,而忽略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特殊文化语境;二是权力与自治间充满强烈的矛盾冲突;三是过于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建设。因此应注重研究和理论创新,加强系统细致的立法建设,并将文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 中国村民自治, 成就, 难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C912.82

〔1〕〔7〕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17, 120.
〔2〕费正清, 等.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26.
〔3〕柳金财. 浅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研究的几个理论: 适用与限制〔J〕.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中国大陆研究教学通讯, 2003, (56) .
〔4〕祝美珍,等. 宁海县的另类"海选" 〔J〕. 乡镇论坛, 2002, (11) .
〔5〕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 村民自治办法探索--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经验选编〔Z〕. 内部资料, 1991.58-59.
〔6〕〔11〕科恩. 论民主〔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8. 109, 167.
〔8〕杨懋春. 乡村社会学〔M〕. 台北: 国立编译馆,正中书局, 1984. 112.
〔9〕徐勇,徐增阳.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回顾〔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999, (11) .
〔10〕晏阳初全集: 第1卷〔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175.
〔1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无保" 调查课题组. 中国村庄经济--无锡、保定22 村调查报告(1987— 1998)〔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367.
〔13〕光明日报, 2003-07-13.
[1] . 当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以江西赣南A市农民工调查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70-73.
[2]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74-80.
[3] 韩丹.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与城市适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52-55.
[4] 彭兵. 通向城乡衔接的乡村社区能力建设———自加拿大新乡村建设运动生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63-66.
[5] 张昭国, 李红梅. 论文化传统的“体制锁定”与农村反贫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67-69.
[6] 丁建军. 农村调解机制的语境化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32-35.
[7] 潘泽泉. 重新认识农民工:弱者的行为逻辑和生存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39-43.
[8] 朱丽颖, 石俊田.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化过程中政府与农民角色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55-57.
[9] 柳清瑞.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及其对城镇就业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68-72.
[10] 徐晓军. 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42-48.
[11] 岳明君. 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新特点及其对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5): 33-38.
[12] 贺雪峰. 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4): 34-40.
[13] 张健. 从“农民”走向“公民” :农民工符号的内涵及农民工问题的本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25-30.
[14] 李芳, 张英洪.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考察———以土地财产权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31-3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2]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3]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4]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5]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
[6] 郭渊. 民国时期政府对领海制度的讨论及对海洋权益的维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93 -100 .
[7] 周江. 正常基线中海图的效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08 -112 .
[8] 马忠法.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演变、本质与中国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3 -118 .
[9]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 -125 .
[10] 田丰. 生育政策调整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33 -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