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6): 123-125.

• 诗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学性:文化社会的意识形态特征

董馨   

  1. 佛山大学中文系,广东佛山528000
  • 收稿日期:2003-06-15 出版日期:2003-11-15 发布日期:2018-10-29
  • 作者简介:董馨(1965-),女,湖北天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和美学研究。

  • Received:2003-06-15 Online:2003-11-15 Published:2018-10-29

摘要: 随着20世纪的理论旅行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学对各个学科的渗透,文学性不再成为文学的特有属性而成为众多理论的共性,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主义的美学概念,而是指由此引申从而渗透到文化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积极参与社会历史的生成发展并成为诸多领域潜在的统治性的因素,构成了文化社会的显著意识形态特征,其强大的渗透力可以化解当前文学、文学研究、文学理论边缘化的危机。

关键词: 文学性, 文化, 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 后现代, 范式

中图分类号: 

  • I0

〔1〕乔纳森 卡勒. 理论的文学性成分〔J〕.www .culstudies.com.
〔2〕黛尔德拉 迈克洛斯基. 经济学的花言巧语〔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33.
〔3〕丹尼尔 贝尔. 意识形态的终结〔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459.
〔4〕尚杰. 追忆"没有观念的智慧"〔J〕. 读书, 2002, (10) .
〔5〕〔6〕让-弗朗索瓦 利奥塔尔. 后现代状态〔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7. 33, 18.
〔7〕王岳川.目击道存〔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94.
〔8〕丹尼斯 K 姆贝. 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 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129.
〔9〕周小仪. 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
〔10〕余虹. 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J〕. 文艺研究. 200 2, (6) : 15-24.
〔11〕华勒斯坦,等. 学科 知识 权力〔M〕. 北京: 三联书店, 19 99. 206.
〔12〕米歇尔 塞尔托. 多元文化素养--大众文化研究与文化制度话语〔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76.
[1]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2]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3] 程勇.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86-192.
[4]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5] 张江. 文学理论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77-183.
[6] 陈军. 自由哲学与文类规则:萨特文类观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84-189.
[7] 章辉. 论文艺与政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68-175.
[8] 赵儒煜,阎国来. 产业脆弱性对欧债危机的作用机理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0-108.
[9]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10] 袁立国. 生产方式的正义:马克思正义论的存在论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3-38.
[11] 管勇. 再现、权力与文化政治——萨义德“东方不是东方”的再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77-181.
[12] 徐迎新. 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主体观辨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208-211.
[13] 陈海. 网络文学研究的媒介生态学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212-215.
[14] 姚文放. 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47-156.
[15] 高楠. 文学理论扩容与文论的领域属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57-16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4]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5]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6] 郭渊. 民国时期政府对领海制度的讨论及对海洋权益的维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93 -100 .
[7]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 -125 .
[8] 任秋娟. 国际海底区域生物采探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26 -132 .
[9] 王法周. 钱大昕的君道观及其意义世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65 -171 .
[10]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