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6): 152-156.

• 20世纪中国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学传播中的当代问题

张荣翼   

  1.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 收稿日期:2003-07-09 出版日期:2003-11-15 发布日期:2018-10-29
  • 作者简介:张荣翼(1956-),男,四川重庆人,文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3-07-09 Online:2003-11-15 Published:2018-10-29

摘要: 在当代文学传播过程中,文学的评奖机制造成文学的名声放大效应,它使得作者由追求长远的影响转到关注当前的评价,也使得其他作者由仿袭前人转到追逐当今名人;当今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使得传媒对文学的影响极大地增强;电脑写作和影视艺术对文学也产生了诸多冲击。

关键词: 文学, 传播, 评奖机制, 传媒, 书面话语, 电脑写作

中图分类号: 

  • I206.7

〔1〕郑也夫.面对胜者〔J〕.读书, 1997, (9) .
〔2〕埃斯卡尔皮. 文学社会学〔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107.
〔3〕Jeamson. the Political Unconscious— Narrativeasa Socially Symbolic Act〔M〕. London Methaun, 1981.79.
〔4〕〔5〕K. M. New ton. 20 th Century Literary Theory〔M〕. London Mcmillam, 1988. 250, 247.
[1]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2] 蔡长青. 人文情怀:林非学术与创作的共同指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3-206.
[3] 吕周聚. 论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与创伤记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76-183.
[4] 杨剑龙. 知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论新世纪的知青电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4-188.
[5] 刘磊,王珏. 清初流人诗与东北地域文化的“疏”与“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82-188.
[6] . 新世纪都市情感小说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07-212.
[7] . 对中国比较文学教材观的反思——兼及王向远与夏景之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11-214.
[8] . 1960年代下半期中国文艺思想与《讲话》——以《人民日报》1967、1970年两个纪念专栏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15-222.
[9] 罗宗宇. 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叙事类型和成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34-240.
[10] 徐正英, 李飞跃. 修辞立诚 诚朴雄伟——读纪宝成先生《乐斋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33-236.
[11] 董文桃. 论苏青创作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37-240.
[12] 巫晓燕. 悲剧性的灵魂史———解读建国后作家的精神策略与心路历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60-264.
[13] 杨剑龙, 王童. 论后革命时代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创作类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192-196.
[14] 郑光锐. 双重文化下自我认同的嬗变轨迹———当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男性形象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24-227.
[15] 刘芳坤, 罗文军. 现代性预案: 一种当代文学史的阐释空间———评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44-24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2]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3] 田丰. 生育政策调整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33 -143 .
[4] 邹小站. 清末民初思想话语中的“民权”与“国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56 -164 .
[5]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 -178 .
[6] 袁济喜. “赤子之心”与中国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87 -194 .
[7]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8]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9]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10]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