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多是同时态的分析,而缺乏对人的发展作历时态的考察。马克思在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理解为人自身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即人的发展将经历以下三个历史形态:"人的依赖关系"、"以物为基础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阶段。
中图分类号:
〔1〕〔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4, 1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24. 〔3〕〔4〕〔5〕〔7〕〔8〕〔10〕〔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07, 488, 110,104, 247, 103-104, 10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485. 〔9〕〔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212, 218. 〔12〕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85. |
[1] | 陈向义. 论国内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局限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2): 15-20. |
[2] | 石阔. 论唯物史观与可持续发展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32-34. |
[3] | 赵子祥.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变迁20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40-43. |
[4] | 王桂泉. 论晚年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10-14. |
[5] | 张玉. 试析社会发展的三维评价标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5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