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3): 39-45.

• 社会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活方式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建构的理念与过程

戴锐   

  1. 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 收稿日期:2001-11-23 出版日期:2002-05-15 发布日期:2018-10-31
  • 作者简介:戴锐(1968-),男,安徽寿县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

  • Received:2001-11-23 Online:2002-05-15 Published:2018-10-31

摘要: 生活方式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生活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就当前中国社会而言,生活方式现代化也是矫正社会生活方式的问题倾向之必需。生活方式现代化有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两个层次,但长远目标更为重要,它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进步性、个性化、变动性与适应性、科学化、道德化以及审美化等方面的要求。而要建构现代生活方式,则应从培养生活主体积极的生活精神(生活心理、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入手,让每个生活主体在扬弃当前生活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生活实践,并由社会通过监督管理和各种引导措施对全社会的生活方式进行整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构起现代生活方式,最终实现生活方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现代化, 生活方式目标, 生活精神, 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 

  • C913

〔1〕王雅林."换一种活法": 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现代化〔A〕. 沙莲香. 社会学家的沉思: 中国社会文化心理〔C〕.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8. 6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2.
〔3〕齐振海.未竟的浪潮: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157.
〔4〕〔6〕王玉波.中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取向〔J〕. 社会学研究, 1995, (4) .
〔5〕王雅林. 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240.
〔7〕C. C. 维什涅夫斯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425.
[1] 于宜民. 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视域下社会资本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43-153.
[2] 李文阁. 马克思哲学研究何处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9-12.
[3] 于云瀚. 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特点新探--对《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一文的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6): 85-9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