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5): 136-142.

• 美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审美信仰

颜翔林   

  1.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 收稿日期:2001-12-26 出版日期:2002-09-15 发布日期:2018-10-31
  • 作者简介:颜翔林(1960-),男,江苏淮安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10ZXB47)

  • Received:2001-12-26 Online:2002-09-15 Published:2018-10-31

摘要: 传统美学在运思"美"的问题时,遗忘了"信仰"的要素,造成一个极其重要的精神结构的缺席和被遮蔽。如果说神话思维寄寓了对神灵、上帝、英雄、永生等等信仰,那么,同样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审美活动,它无疑也包含了一定的信仰因素。怀疑论美学正是在这个理论意义上建立了美与信仰的逻辑联系,并且试图从神话信仰和审美信仰的有机联结上提出美学的新思维。

关键词: 怀疑论美学, 信仰主义, 神话信仰, 审美信仰

中图分类号: 

  • B83-0

〔1〕罗森塔尔,尤金.简明哲学辞典〔M〕. 北京: 三联书店, 1978. 308.
〔2〕列宁全集: 第37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7. 361.
〔3〕卡西尔. 人论〔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07.
〔4〕列维-布留尔. 原始思维〔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 298.
〔5〕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M〕. 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 33.
〔6〕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M〕. 北京: 三联书店,1987. 310.
〔7〕C G 荣格. 人 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M〕.北京: 工人出版社, 1988. 19.
〔8〕戴维 利明, 埃德温 贝尔德. 神话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37.
〔9〕克罗齐. 美学原理 美学纲要〔M〕. 北京: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 7.
[1] 宋伟. 从“巫史传统”到“儒道互补”:中国美学的深层积淀——以李泽厚“巫史传统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99-204.
[2] 燕世超. “劳动创造了美”质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09-212.
[3] 李秀金, 吴学丽. 产业化语境中的当代大众文化镜像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270-273.
[4] 张晶. 中国美学中的宇宙生命感及空间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75-182.
[5] 刘悦笛. 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与“新生长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83-187.
[6] 陈伟, 邵志华. 美学研究中跨文化比较的真理性与法理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165-170.
[7] 文传泗. 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231-232.
[8] 康艳.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审美内涵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218-221.
[9] 栾贻信, 范爱贤. 生态美学的双重视角与结构层次---从生态哲学角度审视生态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67-171.
[10] 曾繁仁. 发现人的生态审美本性与新的生态审美观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60-164.
[11] 燕世超. 人类审美活动发生的时间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91-194.
[12] 杜卫. 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182-187.
[13] 潇牧. 审美的社会生物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77-83.
[14] 赖大仁. 论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立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60-165.
[15] 仪平策. 从现代人类学视野看生态美学的民族性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66-17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