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02-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哲学研究
    当代哲学的社会学转向
    季国清, 刘啸霆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4-10. 
    摘要 ( 153 )   PDF(pc)(195KB) ( 164 )   收藏
    知识社会学通过消除形而上学的超越性与内在性的悖论而使哲学方法论在20世纪下半叶向社会学倾斜。由于史学与社会学结盟,社会学范式开始进入向来以历史思维著称的哲学;社会学的方法,如凸显、实践、反思反思者,正在成为当代哲学的主导话语,推动了哲学的社会学转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问题的哲学
    杨寿堪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1-15. 
    摘要 ( 158 )   PDF(pc)(147KB) ( 606 )   收藏
    问题的哲学,旨在探讨与揭示哲学的深刻本性与意义。问题体现了哲学智慧,批判创新,建构未来崇高理想,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探索"惊异"问题,即探索"必然王国",推动了哲学向前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哲学传授方式,最能激发人的理论思维。我们应从时代性、我国改革现实和哲学自身发展的三个维度,捕捉"今日哲学"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先验"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刘国章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6-28. 
    摘要 ( 137 )   PDF(pc)(193KB) ( 100 )   收藏
    在习惯性思维看来,"先验"的概念只能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如果仅局限在观念的层面,这一看法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当我们把思维的目光转向现实社会的人的认识活动时,就不难发现传统先验论的"先验"概念仍然有着它的客观依据,并且是以"思想客体"的形式得到呈现的。当然,这种所谓的"先验"在本质上来说只具有相对中的绝对和绝对中的相对的意义。这是唯物辩证的认识论从现实的人的认识活动出发解析"先验"概念所必然得出的正确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跨国经营伦理探论
    赵德志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29-34. 
    摘要 ( 127 )   PDF(pc)(181KB) ( 250 )   收藏
    经济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同伦理体系相冲突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和化解这些冲突,关系到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从国家文化的角度分析,伦理体系间存在差异,因而长期以来在跨国经营中,经营者一直受着如何在伦理相对论和绝对论之间做出选择的困扰,为建立一种平衡,公司应制定出大多数文化下人们都能接受的"伦理底线",使公司的行为评价及报酬体系与公司的伦理目标相匹配。为此,公司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伦理培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哲学思考--以高校"两课"教学为例
    蔡陈聪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35-40. 
    摘要 ( 132 )   PDF(pc)(173KB) ( 185 )   收藏
    古今中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可为高校"两课"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思想和历史经验。从广义认识论、解释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多重视域考察,启发式教学超越注入式教学的基本特点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主体观、目的观、过程观、课程观、方法观、模式观等诸多方面,实现这一超越的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以形成和谐、协调的教学心理效应。联系实际探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其方法体系,对于高校"两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研究
    文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41-48. 
    摘要 ( 215 )   PDF(pc)(225KB) ( 374 )   收藏
    社会学对全球化议题的研究兴趣实际上从古典社会学阶段就开始了,但遗憾的是这种古典传统并没有在现代社会学阶段得到很好的发扬。在现代社会学阶段,社会学更多地表现出对民族国家、国家间的比较研究兴趣,这种状况直到当代社会学阶段才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当代社会学对全球化议题的研究在西方一直被认为走在各学科的最前沿,这是与社会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密切相关的。由社会学对全球化的当代旨趣而形成的全球社会学对推动全球化议题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认识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
    初正坤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49-53. 
    摘要 ( 126 )   PDF(pc)(146KB) ( 222 )   收藏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阶层。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是我国社会的伟大进步,分析研究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状况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是新时期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协调各方面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正确地制定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兴起、"繁荣"与政治文化心理解读
    何锡章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54-56. 
    摘要 ( 191 )   PDF(pc)(101KB) ( 291 )   收藏
    中国当代流行文化风起云涌的现实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政治文化心理。正是在特殊环境中产生的特殊政治文化心理,为流行文化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心理能量,为排解因特殊"政治事件"造成的特殊文化心理提供了有效的形式。从流行文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而言,流行文化是一把真正的双刃剑,在积极意义方面,它有效地弱化了中国人过于浓厚的政治意识,但同时流行文化注重感官享受,消解了文化应有的深度和意义,特别是消解了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感,具有明显的消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安乐死立法论纲
    陈绍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57-61. 
    摘要 ( 200 )   PDF(pc)(143KB) ( 339 )   收藏
    安乐死的不断被认知和实践给法学界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适用问题。要使之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并合法化,必须寻求立法上的突破,即制定一部完整、独立、系统的《安乐死法》。在立法技术趋于详细、具体、协调的今天,安乐死单独立法有利于容纳更具体、更切实、更充分的内容,以适应解决日趋复杂的安乐死案件的需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TO规则与我国民商事法律制度建设
    张宇新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62-64. 
    摘要 ( 103 )   PDF(pc)(101KB) ( 155 )   收藏
    加入WTO对中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民商事法律方面,健全物权制度、编纂统一的民法典,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确立公民自由迁移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由此,应特别关注我国民事司法程序如何适用WTO原则,以及WTO规则中涉及民事司法的诸项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理论研究
    关于科技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几点认识
    郑蕊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65-67. 
    摘要 ( 130 )   PDF(pc)(89KB) ( 158 )   收藏
    科技劳动者的劳动是一种创造高价值的复杂劳动。其劳动的报酬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其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且要在市场交换中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研究
    论东亚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
    吴先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68-71. 
    摘要 ( 115 )   PDF(pc)(125KB) ( 141 )   收藏
    长期以来,对于东亚经济的成功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出口导向的观点、政府主导的观点和制度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三种观点,东亚经济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认识并巧妙地利用了产业全球化过程中的历史性机遇,通过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成功地获得了经济发展中急需的经营资本、质量控制技术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东亚的生产函数,使东亚效率低下的内向型产业迅速转变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东亚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也得以转变为东亚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市场主体:行为取向与利益协调
    陈孝兵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72-77. 
    摘要 ( 147 )   PDF(pc)(175KB) ( 209 )   收藏
    考察20年的经济改革历程,可以看出促进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源泉既不是来自中央政府的投资推动,也不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需求拉动,而是在于在地方分权进程中形成的并不断强大的区域利益主体的经济扩张。承认地方政府在转轨时期的"准市场主体"角色定位,一方面有助于廓清转轨时期经济增长格局的实质,发挥地方政府在计划破除而市场体系尚未完备这一转换状态下的主体性作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角色只能是一种转轨,未来将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由地方政府重新分配给企业,才是改革由局部推进整体转换的真正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有企业应成为技术改造的主体
    宫秀芬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78-80. 
    摘要 ( 154 )   PDF(pc)(94KB) ( 198 )   收藏
    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但很多技改项目尚存在许多问题,其关键是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改造主体。只有充分认识企业技术改造的前提条件及企业技术改造主体错位原因,才能找到企业成为技术改造主体的根本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资与证券
    国有股减持问题探讨
    芮桂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81-82. 
    摘要 ( 111 )   PDF(pc)(70KB) ( 187 )   收藏
    国有股减持在认识上和操作上都存在问题。因此,要妥善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就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要处理好在证券市场中减持国有股的问题;二要通过现有国有投资公司推动国有股减持;三是通过与国内具备条件的非国有大企业合资减持国有股;四是通过将国有股转化成优先股的方式减持国有股;五是通过与国际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减持国有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债转股成功运作的策略
    刘永进, 顾芳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83-86. 
    摘要 ( 144 )   PDF(pc)(122KB) ( 134 )   收藏
    债转股是解决企业负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债转股策略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实施债转股后的企业要有一个良好的经营效果,为此,需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包括建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内在约束和激励机制,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培育和改造资本市场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兴辽方略
    创办大连自由港可行性研究
    关效融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87-92. 
    摘要 ( 168 )   PDF(pc)(174KB) ( 200 )   收藏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辽宁省由于开放程度不够高,开放力度不够强,使得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开放地区,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不断后移。为此,创办大连自由港势在必行!自由港,是关境以外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海关管辖的港口区域。在大连建立自由港,有辽东半岛做坚强的后盾,可以发挥港口优势,搞好转口贸易;还有发达的造船业,使其成为国际船舶修造港;又有强大的石油加工能力为其做重要保障。因此,创办大连自由港,必将扭转我国对外开放南北失衡的格局,使辽东半岛乃至东北腹地重振昔日雄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国有工业布局现状、未来调整方向及对策
    李天舒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93-98. 
    摘要 ( 140 )   PDF(pc)(180KB) ( 188 )   收藏
    加速国有资产战略重组,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流动和合理布局,是辽宁未来国企改革的一个主攻方向。国有经济应致力于提高控制水平,在适合并必须由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展。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同调整所有制结构紧密相联,应主要由市场来决定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比重,以培育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微观基础。要根据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的具体特点,对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进行市场化改造。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致力于消除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使国有企业尽快从非关键领域抽身而出,集中精力发展具有战略地位的国有大中型支柱企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持续拓展辽宁市场对策研究
    王凤岸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99-101. 
    摘要 ( 92 )   PDF(pc)(97KB) ( 110 )   收藏
    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是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的规范发展,大力培育新兴的流通组织和交易形式,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全面深化流通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法规的建设,是我们实现市场开拓这一战略方针所应采取的重要举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史新论
    从"应监"诸器铭文看西周的监国制度
    任伟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02-105. 
    摘要 ( 149 )   PDF(pc)(119KB) ( 475 )   收藏
    通过对"应监"诸器的探讨,可知西周初期是有监国之制的,但以当时的形势分析,监国之制乃是以国监国,与后世的中央集权王朝派官吏到诸侯国内监督是大不相同的。周初"应国"为监国,监视的乃是南土原商属旧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孟荀的教育观与人性之辨
    常晓虹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06-107. 
    摘要 ( 148 )   PDF(pc)(75KB) ( 229 )   收藏
    在孟荀的人性论中,人性的二重性被二子注意到了,虽然他们只据其一端作为起点,但人性的二重义蕴被孟荀从不同方向以相同的善恶标准整齐划一了,无论性善或性恶,都是社会性--社会行为准则的道德及理念占据着垄断地位,造成了在教育结果上的相似,这是孟荀人性之争表现出的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代外贸与边贸政策探略
    王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08-111. 
    摘要 ( 189 )   PDF(pc)(123KB) ( 159 )   收藏
    汉政府对于外贸与边贸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主要体现在物品管制和对经商者出入境的控制上。在外贸和边贸中,物流主要是以汉的金、帛等财政物质储备,换取所谓的奇珍异物。汉政府还为外贸提供军政保障。这种政策还具有突出的军政目的和意义,如利用经济优势同化、消解少数民族的军政力量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之异同
    武少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12-115. 
    摘要 ( 405 )   PDF(pc)(130KB) ( 121 )   收藏
    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提倡直笔,对统治阶级的阴暗面和人民的反抗斗争能实事求是给予真实地记载;都具有无神论思想,重人事而不言天命;都具有总结历史盛衰的自觉意识,善于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但是,他们的史学思想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司马迁持异端史观,而司马光持正统史观;司马迁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而司马光认为古今不变,求古之道是为了施于今;司马迁旨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成一部包罗万象的通史,而司马光旨在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为帝王们写成一部政治课本。通过对比,可清晰展现自司马迁至司马光期间,我国传统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宋代商业文化的崛起及影响
    王晓骊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16-120. 
    摘要 ( 429 )   PDF(pc)(185KB) ( 440 )   收藏
    在保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起来,社会商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商业活动也异常活跃,商业的发展还破坏了由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坊市制到了北宋逐步消亡。商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而且带来了社会文化格局的改变,以农为本的文化观念、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统治秩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商业文化的直接作用之下,建功立业以及安贫乐道的"高尚"或"高雅"的人生追求已部分地被口腹声色的世俗享乐所代替。宋代文化因此形成了自身的时代特色,并对此后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产生影响。然而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农本经济的巨大依附性决定了这一经济形式缺少独立发展的性格,也决定了商业文化始终不能保持独立的文化个性。因此商业文化的解构威胁就如同商业经济的破坏力一样消融在主流文化博大的胸怀中,只剩下一定的腐蚀作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社会文化心理和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世史坛
    晚清洋务运动"官督商办"制度探论
    王小侠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21-126. 
    摘要 ( 308 )   PDF(pc)(182KB) ( 334 )   收藏
    晚清洋务运动时的"官督商办"是中国近代企业的组织形式。由于其产权界定十分模糊,扭曲了由产权确定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造成的负效应有三:一是投资者的收益权受到侵害,出现产权不完全,对经济主体产生负激励,投资者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缺乏安全感,不能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影响长期投资的可能性;二是经营管理上存在明显的外部特征,出现"搭便车"现象,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企业效率低下;三是由于官、商之间的矛盾,挫伤了民族资本的积极性,近代化进程受挫,成为影响社会变革的制度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近代教会高等教育的历史审视
    吴洪成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27-131. 
    摘要 ( 177 )   PDF(pc)(156KB) ( 236 )   收藏
    教会大学指的是西方教会在中国设立的岭南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等十多所高等教育机构。自19世纪80年代起,教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一般认为,受美国长老会差遣的传教士狄考文主持的文会馆,于80年代开始进行高等教育,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大学。绝大多数的教会大学是在20世纪初以后正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教会大学的产生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教会大学在办学目的、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教师及学生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并作为教会学校体系的尖顶而对中国的社会及文化教育发生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能源的掠夺
    刘英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32-135. 
    摘要 ( 211 )   PDF(pc)(116KB) ( 212 )   收藏
    伪满时期(1932-1945),日本帝国主义不仅从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对中国东北实行全面统治,而且对其占领下的中国东北采取"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破坏性殖民掠夺政策,致使东北的能源资源遭受到严重的洗劫和摧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学研究
    论审美信仰
    颜翔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36-142. 
    摘要 ( 149 )   PDF(pc)(267KB) ( 220 )   收藏
    传统美学在运思"美"的问题时,遗忘了"信仰"的要素,造成一个极其重要的精神结构的缺席和被遮蔽。如果说神话思维寄寓了对神灵、上帝、英雄、永生等等信仰,那么,同样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审美活动,它无疑也包含了一定的信仰因素。怀疑论美学正是在这个理论意义上建立了美与信仰的逻辑联系,并且试图从神话信仰和审美信仰的有机联结上提出美学的新思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庄子的言意观辨析
    孟庆丽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43-147. 
    摘要 ( 163 )   PDF(pc)(150KB) ( 313 )   收藏
    庄子是从"道无"的本体论出发并下降至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建构其言意观的。在他那里,言意关系是言、知、道三者关系的延伸。他承认在形而下范围内"小言"与"物之粗"是统一的,言是可以尽意的,而在形上超验领域中,言与意不相通,"意之所随"不可说,后者是其言意观中的主导倾向。他以此为基点,以"得意忘言"为途径,首创了超越式言意观,对后世形成"意在言外"的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学研究
    中国文学批评的"全球化"情结与焦虑
    张利群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48-152. 
    摘要 ( 113 )   PDF(pc)(153KB) ( 127 )   收藏
    中国文学批评在"全球化"语境和视域中产生的情结是自"五四"以来的现代性、民族性、传统性、本土性、世界性等情结的延续和发展,这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实问题面前更显突出,其构成批评的困惑、矛盾和焦虑。批评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策略应主动应对挑战,在融入世界批评潮流的同时保持清醒和个性,创造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和"多元化"的"复调"批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悖离的统一:卢梭的文艺功能论管窥
    马衍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53-156. 
    摘要 ( 110 )   PDF(pc)(127KB) ( 119 )   收藏
    卢梭对文艺的伦理教育功能持批判态度,但他并不反对文艺本身。文艺和文艺的功能不同。在不平等社会中,文艺只能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只能加剧业已存在的不平等;而在自由平等的共和国中,文艺的社会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卢梭的文艺功能论具有偏颇和不足之处,这根源于他作为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等质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文学与文化
    近百年来"诗言志"阐释的回顾与展望
    洪树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57-162. 
    摘要 ( 159 )   PDF(pc)(172KB) ( 557 )   收藏
    自从诗的本质的最早观念--"诗言志"说诞生以来,历代学者对其进行阐释、分析、解说,成为中国传统诗学领域中"说不尽的诗学命题"。现代学者对"诗言志"解释大致有两派:一种观点认为,"志"是包含志意、思想、怀抱,排斥个人情感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志"指人们的思想感情,是意和情的结合。关于"诗言志"这一古老的诗学命题,我们应采用多维度思维,将其置于微观透视与宏观把握相结合的框架下,进行整体性和系统化的考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义山无题诗悼亡内容及其常用意象
    卢燕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63-167. 
    摘要 ( 214 )   PDF(pc)(186KB) ( 199 )   收藏
    从李商隐的生平、其悼亡诗常用意象等方面入手,互相参照,分析其无题诗中可能属于表现悼亡内容的作品,以纠正前人对这些诗作内容的误解,可总结出其中有规律性的、可供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朱淑真诗词的历史价值
    陈武英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68-172. 
    摘要 ( 151 )   PDF(pc)(187KB) ( 452 )   收藏
    颇具独特气质的朱淑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但由于社会历史的诸多原因,长期以来,她几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近些年,朱淑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具体评论中,还有求之过甚或责之过严之处。比如她诗词的历史价值就还值得深入探讨,对其自我觉醒的爱情之作所具有的抗争精神、识见独特的咏史之作所具有的进步倾向、艺术高妙的咏物之作所具有的借鉴作用,都应予以切当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穆天子传》独特的审美观
    陈丽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5):  173-174. 
    摘要 ( 167 )   PDF(pc)(98KB) ( 154 )   收藏
    《穆天子传》首次引起世人的关注,是在西晋出土的一座战国古墓中。至今,它的作者、创作年代等问题仍是学术界的一个谜。从作品取材、理想君主形象塑造、对自然的关注等方面考察该文独特的审美视角,可见出《穆天子传》在题材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如对君主爱情描写,关注山川美景的文字,都为后世文学开拓了新视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