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5): 41-48.

• 社会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研究

文军   

  1.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上海200062
  • 收稿日期:2002-04-21 出版日期:2002-09-15 发布日期:2018-10-31
  • 作者简介:文军(1969-),男,湖南祁阳人,社会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全球化与当代社会学理论研究。

  • Received:2002-04-21 Online:2002-09-15 Published:2018-10-31

摘要: 社会学对全球化议题的研究兴趣实际上从古典社会学阶段就开始了,但遗憾的是这种古典传统并没有在现代社会学阶段得到很好的发扬。在现代社会学阶段,社会学更多地表现出对民族国家、国家间的比较研究兴趣,这种状况直到当代社会学阶段才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当代社会学对全球化议题的研究在西方一直被认为走在各学科的最前沿,这是与社会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密切相关的。由社会学对全球化的当代旨趣而形成的全球社会学对推动全球化议题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全球化, 现代社会学, 全球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 

  • C91-03

〔1〕A. Hoogvelt. Globalization and the Postcolonial World〔M〕. London: Macmillan, 1997. 116.
〔2〕R.Robertson.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M〕. London: Sage. 1992. 173.
〔3〕文军. 范式整合: 全球化时代社会学研究的变革〔J〕. 学术论坛,2001, (3) .
〔4〕黄平.从现代性到"第三条道路" 〔J〕. 社会学研究, 2000, (3) .
〔5〕M. Waters. Globalization〔M〕.Lond on: Rout ledge. 1995. 1.
〔6〕文军. 全球化概念的社会学考评〔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0, (6) .
〔7〕文军.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学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 社会科学研究, 2000, (5) .
〔8〕M. Granovetter.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91): 481-510.
〔9〕李慎之. 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及其价值认同〔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8, (4) .
〔10〕康健.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意义的放大〔J〕. 社会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 2001,(5) .
〔11〕安东尼 吉登斯. 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4.
〔12〕刘维公.全球文化与在地文化的"连接"关系〔J〕. 台湾大学社会学学刊, 2000, (28) .
〔13〕R. Cohen and P.Kennedy. Global Sociology〔M〕. Basingstoke: Macmillan,2000. 3-4.
〔14〕M. Albrow. Sociology For OneWorld,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1987. 2, 1-12.
〔15〕I.Wallerstein. The Modern World Sys tem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 1974. 51.
〔16〕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第一卷〔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0.
[1] 庄友刚. 全球化与区域化:当代城市发展的二重趋势与内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19.
[2]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41.
[3] 宋全成. 论中国投资移民的积极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38-44.
[4] 万明. 全球化视野下晚明漳州青花瓷的异军突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21-128.
[5] . 实践参与、文化圆融、生存规范与法度的主体性自觉——“后全球化时代”①中国价值观念之公共性新规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37-41.
[6] . 跨国公司全球化治理模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2-136.
[7] 李政.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与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141-146.
[8] 佟晓梅. 国家安全视阈下中国外语教育政策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222-224.
[9] 潘晓珍. 论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公民的世界公民权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67-71.
[10] 姜涛. 主体意识的迷津:对西方法学主义的文化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95-98.
[11] 刘慧.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79-82.
[12] 倪娜.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困境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3-15.
[13] 陶日贵.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的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33-36.
[14] 高煜.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近期研究的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00-104.
[15] 陆剑杰. 论新全球化时代的人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4-1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