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5): 157-162.

• 中国文学与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近百年来"诗言志"阐释的回顾与展望

洪树华   

  1.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文系,山东威海264209
  • 收稿日期:2002-03-10 出版日期:2002-09-15 发布日期:2018-10-31
  • 作者简介:洪树华(1966-),男,江西上饶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诗学研究。

  • Received:2002-03-10 Online:2002-09-15 Published:2018-10-31

摘要: 自从诗的本质的最早观念--"诗言志"说诞生以来,历代学者对其进行阐释、分析、解说,成为中国传统诗学领域中"说不尽的诗学命题"。现代学者对"诗言志"解释大致有两派:一种观点认为,"志"是包含志意、思想、怀抱,排斥个人情感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志"指人们的思想感情,是意和情的结合。关于"诗言志"这一古老的诗学命题,我们应采用多维度思维,将其置于微观透视与宏观把握相结合的框架下,进行整体性和系统化的考察。

关键词: "诗言志", 阐释, 回顾, 展望

中图分类号: 

  • I206.09

〔1〕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32.
〔2〕〔10〕罗根泽. 中国文学批评史: 第一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7. 36.
〔3〕闻一多. 歌与诗〔N〕.中央日报, 二十八-六-五.
〔4〕陈良运. 中国诗学批评史〔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5.
〔5〕陈良运. 中国诗学体系论.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6〕〔12〕王运熙, 顾易生.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7〕〔13〕王运熙, 顾易生.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8〕廖群. 中国审美文化史: 先秦卷〔M〕.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0. 26.
〔9〕〔17〕张少康,刘三富.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 上〔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11〕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4〕〔1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256.
〔16〕陈良运.诗学、诗观、诗美〔M〕.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1.
〔18〕鲁文忠.中国美学之旅〔M〕.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
〔19〕李铎.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0〕李泽厚, 刘纲纪. 中国美学史: 先秦两汉编〔M〕.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59.
[1] 傅永军. 阐释有限与无限关系的形而上追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30-37.
[2] 王 俊. 有限与无限之间的阐释艺术——对“阐释学”的现象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38-43.
[3] 陈开举. 从语境看阐释的有限与无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44-49.
[4] 赖大仁. 当代文学阐释论研究中的“本体阐释”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0-178.
[5] 卓今.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9-190.
[6] 陈定家. 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61-168.
[7] 李春青. 论中国古代文学阐释的生产性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90-201.
[8] 段建军. 阐释、对话、分享:文本阐释本质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64-171.
[9] 曹晖. 感性、理性和公共性:图像的阐释途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2-178.
[10] 田刚健. 公共阐释论视角下的“俄罗斯理念”演变研究——兼论当代俄罗斯文艺政策的价值导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9-186.
[11] 左玉河. 阐释与转化:“忠孝”观念的现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7-155.
[12] 毛宣国. 西方文论的阐释经验与中国文论的阐释立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81-190.
[13] 陈定家. 狄尔泰生命阐释学的当代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91-199.
[14] 李庆本. 强制阐释与跨文化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200-206.
[15] 王南湜. 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下)——其可能性与限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0-1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