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3): 155-158.

• 百年文学学术史案研究·鲁迅专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鲁迅与佐藤春夫--两位作家间的互译与交往

〔日〕藤井省三, 林敏洁译   

  • 发布日期:2018-07-26
  • 作者简介:藤井省三,文学博士,东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 东京 113-8654)。

  • Published:2018-07-26

摘要: 佐藤春夫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造诣颇深,对鲁迅时代的中国也十分关注。鲁迅和周作人的《 现代日本小说集 》收录了同时代15位日本作家的30篇短篇小说,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近代日本文学的文集,有佐藤春夫的随笔、小说4篇。这4篇作品选自《 幻灯 》《 美的城市 》《 阿绢与其兄弟 》这3本短篇集。20世纪30年代,佐藤春夫在日本展开了对鲁迅的介绍,为《 鲁迅传 》的登载竭尽全力,并亲自翻译了鲁迅短篇小说《 故乡 》。佐藤春夫与增田涉共同翻译的岩波文库版《 鲁迅选集 》畅销约十万部。佐藤春夫虽亲自翻译的仅有《 故乡 》和《 孤独者 》2篇,但是由日本的代表作家编译的文库无疑对鲁迅在日本广泛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鲁迅晚年所赠佐藤春夫的《 北平笺谱 》可谓是两大文豪过往交际的精美见证。

关键词: 鲁迅, 佐藤春夫, 互译, 交往s

中图分类号: 

  • I210

〔1〕〔日〕佐藤春夫:《唐物因缘——作为中国杂记之序》,《佐藤春夫全集》第22卷,京都:临川书店,1999年,第183页.
〔2〕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13页.
〔3〕周作人编译:《现代日本小说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第381页.
〔4〕〔日〕芥川龙之介:《日本小说的中国翻译》,《芥川龙之介全集》第7卷,东京:岩波书店,1996年,第253页.
〔5〕〔日〕吉川幸次郎:《论语(上)》,东京:朝日新闻社,1996年,第353页.
〔6〕〔日〕增田涉:《佐藤春夫与鲁迅》,《鲁迅的印象》,东京:角川书店,1970年,第270页.
〔7〕鲁迅:《鲁迅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97-199页.
〔8〕鲁迅:《〈北平笺谱〉序》,《鲁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28页.
〔9〕鲁迅:《鲁迅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93-295页;《鲁迅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40、446页.
[1] 周海波. 命名的艰难--论鲁迅散文文体意识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56-164.
[2] 符杰祥. "写在边缘"--鲁迅及中国新文学手稿研究的理论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65-170.
[3] 刘春勇. 油滑·杂声·超善恶叙事--兼论《不周山》中的"油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71-176.
[4] 姜国忠. 广博精美蔚卫大观-漫议《今文观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171-172.
[5] 吕周聚, 〔日〕藤井省三. 日本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藤井省三教授访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49-154.
[6] 〔日〕小川利康. 周氏兄弟与大逆事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59-166.
[7] 卢军. 济文字之穷——鲁迅的美术出版历程及思想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0-187.
[8] 孙玉石. 鲁迅阐释的空间与限度——以《野草》为例谈鲁迅研究方法的科学化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88-194.
[9] 李春林. 理智审视同感情拥抱的合与离--对鲁迅与前苏联文学关系的理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154-16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