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2): 128-133.

• 近世史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民国时期的灾害研究

杨琪   

  1. 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300071
  • 收稿日期:2000-10-24 出版日期:2001-03-15 发布日期:2018-11-01
  • 作者简介:杨琪(196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 Received:2000-10-24 Online:2001-03-15 Published:2018-11-01

摘要: 灾害学的概念出现较晚,对灾害的研究却由来以久。民国时期灾害频繁,危害甚巨,推动了中国灾害科学的研究。从民初开始,尤其是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灾害研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天文、气象、地质、地震、水利等学科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得益于国内科研条件的改善和一批像竺可桢、翁文灏、李仪祉这样著名的科学家的艰苦奋斗。他们的努力大大地推动了灾害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他们把灾害科学研究从传统带入现代,为减灾防灾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灾害研究, 灾害, 民国, 科学

中图分类号: 

  • K258

〔1〕〔36〕高文学. 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7. 25, 388.
〔2〕〔3〕〔13〕〔33〕〔35〕邓拓. 中国救荒史〔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8. 34, 6, 6,270, 196-197.
〔4〕于.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早期史考〔A〕. 王鸿桢. 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104.
〔5〕秦馨菱. 中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鹫峰地震台〔A〕. 王鸿祯. 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65.
〔6〕全国经济委员会. 民国二十四年全国水利建设报告〔A〕. 全国经济委员会报告汇编: 第十四集〔C〕. 1936. 43.
〔7〕徐中舒.古代灌渠工程原起考〔J〕.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935, 5(2) .
〔8〕易曼晖. 唐代农耕的灌溉作用〔J〕.食货, 1936, 5(3) .
〔9〕罗尔纲. 道光末年的灾荒〔N〕. 益世报, 1936-5-24.
〔10〕陈高. 中国历代天灾人祸年表〔M〕. 上海: 国立暨南大学, 1939.
〔11〕〔16〕竺可桢. 中国历史上的气候之变迁〔A〕. 竺可桢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58, 58.
〔12〕竺可桢. 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A〕. 竺可桢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52-57.
〔14〕王龙章.中国历代灾况与赈济政策〔M〕. 重庆: 独立出版社, 1942.
〔15〕. 赈灾辑要〔Z〕. 上海: 广益书局, 1939.
〔17〕竺可桢. 长江流域1931年7 月雨量特多之原因〔A〕. 竺可桢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9. 140.
〔18〕杨达源, 闾国年. 自然灾害学〔M〕. 测绘出版社, 1993. 42-43.
〔19〕竺可桢. 直隶地理的环境和水灾〔A〕. 竺可桢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115.
〔20〕〔22〕竺可桢文集编辑小组. 竺可桢的生平与贡献〔A〕.竺可桢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21〕竺可桢. 远东台风的新分类〔A〕. 竺可桢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 25-40.
〔23〕翁心鹤,翁心钧. 翁文灏自订年谱初稿〔A〕. 近代史资料〔C〕.1996, 总(88): 55.
〔24〕翁文灏. 地震〔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24. 68,192.
〔25〕黄汲清, 何绍勋.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传: 第一卷〔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54.
〔26〕翁文灏. 中国地震区分布简说〔A〕. 锥指集〔C〕. 地质调查所,1930. 116.
〔27〕〔28〕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写组. 黄河水利史述要〔M〕.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4. 396,387.
〔29〕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写组. 中国水利史稿:下册〔M〕.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9. 428.
〔30〕〔31〕吴福桢,郑同善.民国二十三年全国蝗患调查报告〔R〕.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特刊第十号. 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 1935. 26, 19.
〔32〕孙本文.中国蝗患调查〔J〕. 时事月报, 1934, 11(5) .
〔34〕竺可桢. 论祈雨禁屠与旱灾〔A〕.竺可桢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98.
〔37〕洪世年,陈文言. 中国气象史〔M〕.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3. 113.__
[1] 殷曼楟. 视觉研究中知觉心理学间接知觉论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49-59.
[2] 潘屹. 社区建设与社会服务理念的本土化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0-106.
[3] 王立. 明清灾害文学书写与御灾信仰的精神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33-39.
[4] 毛振阳 乔瑞金. 试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是“新的科学的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69-80.
[5] 陈立新. 中国经验与现代性的拓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38-45.
[6] 王达敏. 40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挖潜与突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7-22.
[7] 程广云. 形而上学终结与科学一体化——重估《自然辩证法》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的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52-159.
[8] 张博.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9-104.
[9] 张俊山. 透视生产总值及经济增长的经济涵义和社会性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24-139.
[10] 曾业英. 蔡锷一篇鲜为人知的轶文及其价值——《〈中华民国宪法史案〉总序》作者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7-154.
[11] 王伟光.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型智库建设——在东北“三省一区”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暨新型智库建设研讨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5-8.
[12] 任秋娟. 国际海底区域生物采探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26-132.
[13] 张丽娜. 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适当顾及义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05-111.
[14] 杨瑛. 专属经济区制度与军事活动的法律剖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18-124.
[15]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