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3): 35-40.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当代国人审美意识的转变

王军   

  1. 大连外国语学院社科部,辽宁大连116024
  • 收稿日期:2001-02-11 出版日期:2001-05-15 发布日期:2018-11-01
  • 作者简介:王军(1955-),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 Received:2001-02-11 Online:2001-05-15 Published:2018-11-01

摘要: 受目前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我国文化出现多元并存的现象并进而形成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三元结构。大众文化是由理想走向世俗的文化基础。在中国文化的巨大变迁中,传统文化的类型和规则正在消失和瓦解,审美文化正在进行重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得以滋长,在审美意识上则表露出崇高让位、悲剧"下岗"和诗意引退,取而代之的是喜剧的滥觞、散文的走俏。

关键词: 理想, 世俗, 审美意识, 转变

中图分类号: 

  • B83-0

〔1〕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9.
〔2〕胡经之.文艺美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社会科学论文集〔C〕.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4〕王军. 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综论〔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5〕金元浦. 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 齐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39-46.
[2] 任保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维动力体系的系统再造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0.
[3] 杨翠迎.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转变与质量提升——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的回顾[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11-118.
[4] 颜翔林. 论理想的特性及其与审美理想的逻辑关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45-50.
[5] 陈定家. 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61-168.
[6] 周晓风. 新诗的理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32-36.
[7] 李昕揆. “文变系乎媒介”:互联网与新世纪的文艺思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24-29.
[8] 徐永祥,侯利文. 城市基层治理的路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33-38.
[9] 曾军. 托多洛夫的结构主义时期为何如此漫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51-157.
[10] 李忠远. “全球史观”究竟是史学理想还是史学方法?——简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59-161.
[11] 张立荣. 论后昆体七律的审美转向与艺术新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194-200.
[12] 刘志明.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探讨——以理论特征、社会理想、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32-38.
[13] .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81-186.
[14] 隋丽. 现代性的困境与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23-227.
[15] 程宏燕, 杨怀中. 异化劳动与理想社会———解读《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科技文化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39-4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