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邓小平理论研究
    论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
    闫海涛, 杜秀娟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4-8. 
    摘要 ( 264 )   PDF(pc)(159KB) ( 202 )   收藏
    社会稳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全面研究和再现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既是邓小平理论研究本身的需要,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包括:社会稳定的基本内容、意义和重要作用、制约因素和维护措施。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体现了社会改革与稳定的统一,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统一,社会稳定与生动活泼的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研究
    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杨寿堪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9-13. 
    摘要 ( 190 )   PDF(pc)(142KB) ( 346 )   收藏
    从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来解释人本主义,称为人本主义传统。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与传统人本主义哲学有很大不同,反传统形而上学转向和非理性主义转向构成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人学与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区别,突出表现在人的社会性、主体性与实践性三个原则方面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名辩与逻辑、因明的比较研究
    刘培育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4-18. 
    摘要 ( 159 )   PDF(pc)(160KB) ( 514 )   收藏
    20世纪将名辩与逻辑、因明作比较研究且贡献较大的学者,有孙诒让、梁启超、章太炎、谭戒甫、虞愚、章士钊、沈有鼎、张盛彬八位学者。其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着眼于"同"到着眼于"异"的过程,且紧密围绕三个传统的推理进行比较。通过这种研究,为中国学术界形成了一个新的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促进了逻辑学在中国的传播、普及和发展。其研究的主要教训是,某些学者在运用逻辑学对名辩思想作解释时出现了牵强附会现象,不同程度地模糊或抹煞了名辩学的原貌和特色,造成对名辩学的逻辑成果评价不当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节欲的伦理解读与经济评价
    刘长明, 苏宝梅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9-25. 
    摘要 ( 150 )   PDF(pc)(204KB) ( 218 )   收藏
    节欲,即出于某种需要而适度节制不断膨胀的不合理欲望,其目标指向是克制欲望、减少或相对减少消费。伦理解读是价值判断,植根于人的理念、信仰;经济评价是事实判断,强调功利、收益。从表面上看,对节欲的伦理解读和经济评价似乎常常发生矛盾;但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放眼整个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可发现伦理解读与经济评价之间的矛盾不过是一种假象,统一才是其本质。节欲不仅具有道德价值,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价值。新的生态形势呼唤一种全新的节欲理念:自觉节制难填的欲壑,理性地实现和调节人类自身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马克思建构其哲学真理性的科学视界
    张玉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26-31. 
    摘要 ( 139 )   PDF(pc)(177KB) ( 170 )   收藏
    超越于一切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真理性体现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理论植根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使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本质和内在规律,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从从事物质生活的现实的人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从批判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中,从诉诸于历史主体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实践活动中建构了其哲学真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唯物史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石阔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32-34. 
    摘要 ( 137 )   PDF(pc)(96KB) ( 192 )   收藏
    可持续发展观是具有丰富内容的关于社会发展的观点,它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与唯物史观有很大的重合性,因此唯物史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而可持续发展观的很多结论是对唯物史观的证实,并对唯物史观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当代国人审美意识的转变
    王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35-40. 
    摘要 ( 177 )   PDF(pc)(181KB) ( 614 )   收藏
    受目前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我国文化出现多元并存的现象并进而形成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三元结构。大众文化是由理想走向世俗的文化基础。在中国文化的巨大变迁中,传统文化的类型和规则正在消失和瓦解,审美文化正在进行重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得以滋长,在审美意识上则表露出崇高让位、悲剧"下岗"和诗意引退,取而代之的是喜剧的滥觞、散文的走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学研究
    论人的自由与人的中介
    尚东涛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41-45. 
    摘要 ( 79 )   PDF(pc)(138KB) ( 112 )   收藏
    作为"人的类特性"的自由,是"实在的自由"。从实践中获得的"实在的自由",是解释世界的自由与改造世界的自由的整合。在人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中,人解释世界的自由和人改造世界的自由的占有及占有程度,规定于人的中介和人的中介的状况。人的中介,是人的自由的规定。缺失人的中介的自由,是"空的自由"或不自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辽宁网络信息业现状的实证分析
    韩红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46-49. 
    摘要 ( 145 )   PDF(pc)(130KB) ( 183 )   收藏
    辽宁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其网络信息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产业宏观规模已跃至全国第7位。另一方面,辽宁网络信息水平与北京等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悬殊,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产生差距的成因主要在于辽宁市场化水平不高、网络信息机构与信息资源脱节、投资分散、企业管理者信息素质差、有关政策法规匮乏等方面。对此,辽宁"十五"期间应致力于建设高效、公平、竞争、自由的市场体制和管理机制,构建功能强大、重应用的政府网络信息体系,打造适合省情的网络商业模式,并加强有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董怀志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50-53. 
    摘要 ( 106 )   PDF(pc)(117KB) ( 164 )   收藏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发挥其生命线作用的根本保证。国有企业必须从观念、机制、内容、载体、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与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历史继承性分析
    王利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54-58. 
    摘要 ( 158 )   PDF(pc)(141KB) ( 163 )   收藏
    对中国民法典的制定作历史继承性分析,并从中看中国民法典制定的问题,这是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必要理论准备和思想条件。历史继承性分析说明,在中国制定和实施现代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和成熟,我们还应当为中国民法典的制定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不应当是急功近利和心浮气躁地呼吁和制定一部民法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律中的经济成本探论
    王继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59-60. 
    摘要 ( 145 )   PDF(pc)(69KB) ( 156 )   收藏
    就经济与法律科学而言,经济领域中普遍存在着法律问题,受到法律的制约和规范,而法律领域中又存在着经济问题,受到经济关系的影响、作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推动着经济和法律的发展。法律中的成本问题,是法律中的经济问题。求得以最低的经济成本代价做好法律工作,对于更加有效地制止各类犯罪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理论研究
    制度变迁与收入分配
    刘丁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61-65. 
    摘要 ( 125 )   PDF(pc)(141KB) ( 250 )   收藏
    收入分配是经济活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很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理论焦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收入分配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特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迁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可知进行市场经济制度安排是劳动者获得公平与合理收入分配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竞争优势探源--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的比较
    陈昆玉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66-69. 
    摘要 ( 153 )   PDF(pc)(123KB) ( 300 )   收藏
    竞争优势起源的探索是企业研究的核心课题。长期以来形成两种理论体系:其一是产业组织理论;其二是企业能力理论,前者强调外部市场力;后者强调组织内源因素。两种理论的发展体现了对企业竞争优势认识的日渐成熟过程,对于这两种理论的整合将有助于竞争优势问题的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研究
    社会科学与经济增长
    郭剑雄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70-74. 
    摘要 ( 111 )   PDF(pc)(140KB) ( 204 )   收藏
    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变量,而社会科学通过扩展制度选择集合、优化制度目标设计、提高制度供给能力和降低制度创新成本,成为影响制度变迁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应当把社会科学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来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制转轨中再就业的经济政策分析
    汤吉军, 郭砚莉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75-77. 
    摘要 ( 110 )   PDF(pc)(98KB) ( 213 )   收藏
    我国的失业不同于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它是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由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以及劳动仍然是人类谋生的手段,促使我们寻求新的政策处方,以解决我国当前的失业人口的再就业问题。而政府采取一些直接干预的方法来解决再就业问题,将对转轨过程起到积极作用,从而避免照搬成熟的市场经济下的一些政策措施所带来的隐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分析与政策选择
    盛文军, 孟辛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78-83. 
    摘要 ( 134 )   PDF(pc)(194KB) ( 494 )   收藏
    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基点是反垄断与有效竞争,而我国某些产业中过度竞争直接损害了竞争,造成效率损失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过度竞争问题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分析转轨时期我国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和缓解过度竞争的各项措施,有益于更好地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和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
    赵桂芝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84-88. 
    摘要 ( 127 )   PDF(pc)(165KB) ( 178 )   收藏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长期以来的以消费品短缺和数量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已告结束,出现了买方市场的消费格局,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由生产领域转移到了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推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成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目标。为此,消费信贷作为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已为各界所重视。然而,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其根源在于消费信贷的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对此,我们应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债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陈菁泉, 刘晓航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89-91. 
    摘要 ( 126 )   PDF(pc)(99KB) ( 228 )   收藏
    自1998年下半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增发国债对启动经济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目前国债资金使用和国债市场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即进一步加强国债资金使用管理,通过完善国债的品种结构,推进国债利率市场化以及完善国债交易方式来加快国债市场化进程,从而使国债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
    赵冰梅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92-96. 
    摘要 ( 147 )   PDF(pc)(145KB) ( 228 )   收藏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50-70年代以内地工业发展为重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到改革开放后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非均衡发展的演变过程。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西部发展战略,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对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电子商务中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兰天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97-99. 
    摘要 ( 148 )   PDF(pc)(100KB) ( 282 )   收藏
    电子商务已成为21世纪不可回避的一个发展趋势。伴随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出现的种种法律问题切实摆在我们面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具有易受冲击和侵害的特征,为防止电子商务在运转过程中个人数据被窃取和不正当地利用,应从法律上赋予公民个人信息控制权,有效保护公民的信息隐私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研究
    结构调整:农民与政府的角色定位
    姜作培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00-104. 
    摘要 ( 130 )   PDF(pc)(147KB) ( 229 )   收藏
    在市场化农业的体制下,广大农民有新一轮农业与农村结构调整的自由权。但鉴于市场机制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又必须努力发挥自身的功能,从提供信息、培育市场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农民进行的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搞好结构调整同样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史新论
    中国古代国都定位的战略取向
    王明德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05-111. 
    摘要 ( 121 )   PDF(pc)(195KB) ( 286 )   收藏
    中国古代各王朝的国力状况不同,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不同,基本国策和战略发展方向有异,反映在国都定位问题上表现出三种战略取向,即进取、保守和退却。国都定位的不同战略取向又进一步影响了王朝的国力发展状况和统治力量分布,进而影响它的政治作为和政治命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
    常大群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12-117. 
    摘要 ( 480 )   PDF(pc)(179KB) ( 327 )   收藏
    尽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是空前的,市场繁荣,作为商业主体的商人大量增加,但是从政府、官员与商人的关系,从宋初关于科举、舆服的规定看,商人仍处于社会的底层,受到政府和官员的任意压榨、剥削和束缚,并且商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很低。另一方面,宋代富商大贾利用其优越的经济条件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具体表现在入仕参与政治、与官员联姻和突破舆服的限制上。而士人阶层的部分有识之士在观念上已经把商人看作是与士、农同等地位的"齐民"了,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世史坛
    民初东北乡村移民探析
    王杉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18-122. 
    摘要 ( 123 )   PDF(pc)(156KB) ( 138 )   收藏
    民初以来,大批关内人民移居东北,有些人成功地实现了与土地的再结合,获得了在东北安身立命的本钱,但仍有相当部分的移民没有能力购买或承领土地,只能充当佃农或雇农,处于东北移民社会的最下层;乡村下层移民在民国时期东北社会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一方面与移民移入时经济窘迫有关,另一方面与东北地价的持续上涨关系密切;下层移民的辛勤耕耘,造就了民国初年东北农业经济的繁荣,但移民自身的生活却没有多大改观,收支不能相抵,衣食住的状况极为悲惨,广大移民仍在谋生的苦海中挣扎沉浮,既妨碍了东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也阻碍了东北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战时期金城银行在西部的经营活动
    刘永祥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23-127. 
    摘要 ( 136 )   PDF(pc)(147KB) ( 366 )   收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对西部的开发建设,奏响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战斗到底的时代乐章。建设离不开资金,金融业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金城银行作为民国时期一家著名的私营银行,在西部艰难环境中,运用各种手段从事经营活动,自身获利的同时,也为西部开发和坚持抗战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徐谦的爱国观
    黄敏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28-131. 
    摘要 ( 126 )   PDF(pc)(132KB) ( 355 )   收藏
    反对帝国主义和维护民族尊严是徐谦爱国观的核心内容。具体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武力干涉中国内政,否定不平等条约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合法性,主张区分敌友,指明打倒帝国主义的正确方向。当然,徐谦的爱国观还包括反对军阀专制、主张民主政治、渴望建立一个统一强盛的新中国,等等。大革命时期的徐谦的爱国观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徐谦本人仍不失为一位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桥抗战史料辨误
    张泓, 王丽香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32-135. 
    摘要 ( 173 )   PDF(pc)(122KB) ( 275 )   收藏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期间,不顾蒋介石对日的不抵抗政策,指挥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记述这一历史事件的史料很多,然舛误亦不少。对诸史料所记江桥抗战之作战时间、地点、兵力投入等谬误之处进行辨正,有助于东北抗战史研究的深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文学与文化
    "荷戟独彷徨"--论阮籍作品中的儒道互补意识
    叶志衡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36-140. 
    摘要 ( 84 )   PDF(pc)(176KB) ( 225 )   收藏
    正始诗人阮籍在目睹了司马氏集团残杀异己的一幕幕惨剧之后,终于由一个"本有济世志"的儒学之士变成了一个"口不臧否人物"、整日与酒为伍的竹林名士。他虽然表面放浪行骸,纵酒任性,但内心却始终处在矛盾痛苦的煎熬之中。这种意识不经意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其抒发情志的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及《大人先生传》中。阮籍最终踩出一条据儒依道、儒道互补之路,实是不得已的选择,这是封建时代人生依附关系桎梏下的直接后果。这不仅是阮籍的悲剧,也是所有正始文人的悲剧,甚至是封建时代所有文人的悲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中国文学
    论幽默闲适小品创作热潮的滥觞与兴盛
    杨剑龙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41-147. 
    摘要 ( 138 )   PDF(pc)(225KB) ( 632 )   收藏
    30年代上海文坛出现幽默闲适小品创作热潮,有其特定的原因,它与30年代混乱的社会境况、林语堂等人推崇性灵的表现主义文学观念及自由主义思想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的自适和超越--张洁叙述语言的变易及其艺术追求
    王景丹, 王凤霞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48-152. 
    摘要 ( 106 )   PDF(pc)(181KB) ( 144 )   收藏
    与传统小说相比较,张洁小说在叙事角度方面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限知叙事的运用和小说视角的转换两个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十分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样的结构模式,形成了情绪化和中断顺叙直接评论的结构模式。张洁在其叙述语言的变易中实现了她的艺术追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越与悲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审美基点
    赵顺宏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53-157. 
    摘要 ( 113 )   PDF(pc)(139KB) ( 327 )   收藏
    沈从文的文化哲学与生命意识的真正特点并不是在与现实法则的对抗中展示个体生命的自由,也不只是一种主观审美的真实,而是力图从一种超越的维度,从存在之根基重新确立个体生命的尊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学研究
    民间故事研究的方法论
    周福岩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58-163. 
    摘要 ( 153 )   PDF(pc)(194KB) ( 288 )   收藏
    学科史上对民间故事研究在方法上经历过几次重大范式的更迭,它们都不自觉地触及了文学批评和传承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献比较和进化论立场上的推断足以概括民间故事始为学术对象时的研究特征。历史/地理学派重视文本的历史和地理因素,是第一个主张对故事全面考察并加以分类的学派;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并未从根本上超越以往的分类法,只是要求分类更加精细有效;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普罗普的研究是形式主义的,并从结构人类学立场出发展开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对在研究中"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的问题做出实践回应的,是以表演理论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术尝试。表演理论意识到准确分析故事含义并非是单纯面对文本的问题,这一理论事实上暴露了故事研究中文本研究与传承(表演)研究的矛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贡献
    顾颖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64-169. 
    摘要 ( 128 )   PDF(pc)(168KB) ( 269 )   收藏
    宗白华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思想界一位风格独特的美学家,他善于借鉴西方学术思想,并将其融入对民族艺术和民族古典美学理论的阐发中,他对古典意境论所作的深化和拓展工作,既构成他美学思想的核心,又是他的主要理论贡献,他以自己极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形态为当代中国学人重建民族美学理论提供了自信和范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海书镜
    《艺术的哲学思考》自序
    杜书瀛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70-171. 
    摘要 ( 68 )   PDF(pc)(106KB) ( 1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筚路蓝缕开拓创新--评周惠泉著《金代文学研究》
    富育光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72-173. 
    摘要 ( 56 )   PDF(pc)(156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史论结合博大精深--读李福顺著《中国美术史》
    谢茉莉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3):  174-174. 
    摘要 ( 132 )   PDF(pc)(37KB) ( 1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