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科史上对民间故事研究在方法上经历过几次重大范式的更迭,它们都不自觉地触及了文学批评和传承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献比较和进化论立场上的推断足以概括民间故事始为学术对象时的研究特征。历史/地理学派重视文本的历史和地理因素,是第一个主张对故事全面考察并加以分类的学派;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并未从根本上超越以往的分类法,只是要求分类更加精细有效;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普罗普的研究是形式主义的,并从结构人类学立场出发展开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对在研究中"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的问题做出实践回应的,是以表演理论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术尝试。表演理论意识到准确分析故事含义并非是单纯面对文本的问题,这一理论事实上暴露了故事研究中文本研究与传承(表演)研究的矛盾。
中图分类号:
〔1〕(日)江孝男等. 文化人类学事典〔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 258. 〔2〕〔3〕(美)斯蒂。 汤普森. 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 〔4〕李杨. 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62. 〔5〕〔6〕〔7〕〔8〕(法)列维- 斯特劳斯. 结构与形式-- 关于弗。 普罗普一书的思考〔A〕. 结构人类学〔C〕.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9. 131- 132, 134, 135-136,140. 〔9〕〔10〕(美)阿兰。 邓狄斯. 世界民俗学〔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 〔11〕Richard Bauman. Story, Performance, and Event: Contextual Studies of Oral Narrative: Chapterl: Introduc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1-10. |
[1] | 赖大仁. 当代文学阐释论研究中的“本体阐释”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0-178. |
[2] | 张晶.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何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49-56. |
[3] | 赵玉. 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1-58. |
[4] | 孙文宪. “艺术生产”视域中的文学批评——释意场域的构建与批评的生产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83-191. |
[5] | 姚文放. 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意义生产——伊格尔顿的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7-189. |
[6] | 阎嘉. 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02-212. |
[7] | 陶水平. 英国文化研究的文化主义理论范式及其批评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75-187. |
[8] | 宁立志. 规制专利权滥用的法律范式论纲[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21-128. |
[9] |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
[10] | 夏中义. 苏联模式与郭绍虞“学科变异”——对1959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思想史解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22-130. |
[11] | 何旺生. 论郭绍虞的“保存古人的面目”——作为一种诠释范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1-147. |
[12] |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
[13] | 周淑婷.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8-221. |
[14] | 范永康. 复杂性思维模式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当代变革——以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52-157. |
[15] |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