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左玉河. 阐释与转化:“忠孝”观念的现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7-155. |
[2] |
邹小站. 清末民初思想话语中的“民权”与“国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56-164. |
[3] |
王法周. 钱大昕的君道观及其意义世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65-171. |
[4] |
. 中国早期历史认识的发生路径与思维模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71-174. |
[5] |
孙卫国. 《史记》对朝鲜半岛史学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57-164. |
[6] |
彭定安. 国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82-186. |
[7] |
刘中平. 明代两京制度下的南京[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27-129. |
[8] |
张昭军. 援西入儒——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18-123. |
[9] |
林平. 论宋代禁毁道学图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87-92. |
[10] |
陈宝良. 明代卫学发展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93-96. |
[11] |
田小飞. 科学融入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17-121. |
[12] |
焦润明. 傅斯年与中国现代文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21-127. |
[13] |
李孝迁. 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论"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121-125. |
[14] |
刘平. 背景·命运·前瞻——故宫学与敦煌学的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1-176. |
[15] |
张昭军. 援西入儒——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18-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