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4): 17-21.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后现代主义的反主体观

文兵   

  1. 中国政法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2249
  • 收稿日期:2001-04-28 出版日期:2001-07-15 发布日期:2018-11-01
  • 作者简介:文兵(1965-),男,重庆涪陵人,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研究。

  • Received:2001-04-28 Online:2001-07-15 Published:2018-11-01

摘要: 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主体死亡的思想,实际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个性的消亡,而是近代以来把"主体"视为具有先验性、普遍性规定的存在或具有支配性、绝对性作用的存在的观念的死亡。后现代主义反主体的观点一方面是对西方传统观念中的主体观念的批判,另一方面又是对近现代西方思想中的主体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主体, 后现代, 个体, 反主体观

中图分类号: 

  • B261

〔1〕Barthes. Image, Music, Text〔M〕. New York: Hill and Wang , 1977. 148.
〔2〕Foucault. The Order of Thing〔M〕. New York: Vintage Kooks , 1973. 387.
〔3〕詹姆逊. 文化转向〔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5.
〔4〕〔5〕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78, 82.
〔6〕〔8〕〔14〕〔23〕布洛克曼. 结构主义〔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125, 124-125, 89, 11.
〔7〕福柯.人死了吗〔A〕. 杜小真. 福柯集〔C〕.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8. 80.
〔9〕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82.
〔10〕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3. 211.
〔11〕凯尔特, 贝斯特. 后现代理论〔M〕. 北京: 中央编译局, 1999. 51.
〔12〕福柯. 知识考古学〔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8.15.
〔13〕利奥塔.何谓后现代主义〔A〕. 王潮. 后现代主义的突破〔C〕.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6. 16.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100.
〔16〕德里达. 人文科学语言中的结构、符号及游戏〔A〕. 王潮. 后现代主义的突破〔C〕.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6. 258.
〔17〕〔22〕Foucault. An Aesthetics of Existence〔A〕. Foucault Live: Interviews 1966 -84〔C〕. New York: Semiotext(e) , 1989. 453.
〔18〕福柯.作者是什么? 〔A〕. 王潮. 后现代主义的突破〔C〕.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6. 290.
〔19〕大卫 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 北京: 中央编译局, 1998. 5.
〔20〕〔21〕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 北京: 三联书店, 1989. 61.
[1] 李西祥. “实体即主体”:齐泽克论作为意识形态的黑格尔本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3-20.
[2] 杨 光. “微众”的批评:“微”时代文艺批评的新主体与形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66-73.
[3]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4] 王峰. 齐马蓝、布里洛盒子与人类主义艺术的破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70-178.
[5] 鲁绍臣. 《资本论》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当代意义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5-20.
[6] 张曙光. 主体性价值论的建构及其超越——价值哲学的问题意识及学术进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14.
[7] 朱寿桐. 澳门文学与汉语文学的后现代感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56-62.
[8] 孙民.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文化自信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46-51.
[9] 张博.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9-104.
[10] 汤云. 平等的形态及其主体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15-120.
[11] 黄萍. 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适格性及其实现 ——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为理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23-130.
[12] 宁稼雨. 中国古代文艺评论价值评价主体差异及其评价标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88-198.
[13] 谭安奎. 洛克式自然财产权与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1-20.
[14] 朱喆, 高景峰. 检察主体制度改革与司法责任制的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96-101.
[15] 王曙光, 贾镝. 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博弈分析与制度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99-10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