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80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回答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等一系列问题,从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的第一个里程碑。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的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基本问题,形成一个完备的科学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系统地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地位,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科学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21世纪阔步前进。
中图分类号: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1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80. 〔3〕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下卷〔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874. 〔4〕人民日报, 1977-02-07.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130. 〔6〕〔7〕〔8〕〔9〕江泽民.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 〔1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C〕. 北京: 学习出版社, 2000. 220. 〔1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Z〕.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 |
[1] |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
[2] |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
[3] | 何虎生, 闫书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3-58. |
[4] |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
[5] |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
[6] | 罗骞.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哲学学科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7-68. |
[7] | 阎嘉. 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02-212. |
[8] | 刘少杰. 以实践为基础的当代空间社会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3-28. |
[9] | 赵万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再出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9-33. |
[10] | 王南湜. 重提一桩学术公案:“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6-13. |
[11] | 阎孟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总体观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4-24. |
[12] | 张博.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9-104. |
[13] | 莫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文化逻辑及其世界历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0-76. |
[14] | 孙民. 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创新及其当代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7-83. |
[15] | 季水河, 季念.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的中国问题意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