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制度是人为设计的形成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约束,是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它们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制度变迁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机制的结合所作的边际调整。制度变迁的动力是个人期望在现存制度下获取最大的潜在的外部利润。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制度与组织之间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是制度变迁的关键之点。制度变迁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复杂的、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以及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报酬递增;更取决于个人对制度变迁带来的净收益的估计。因此,制度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具有不同偏好、利益和谈判实力的制度变迁主体之间的一种较量。
中图分类号:
〔1〕均希克斯,经济史理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7. 〔2〕Davis 。L,North。Douglass C.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3〕North。Douglass C.Institution、,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
[1] | 卢现祥 孙梦泽. 提高中国内需的结构性改革:内在逻辑、结构失衡与改革举措[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37-147. |
[2] | 彭浩然.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改革方向——基于个人账户改革四次争论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60-168. |
[3] | 郇庆治. 环境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5-12. |
[4] | 裴兆斌. 新时代海警制度的移植与本土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14-119. |
[5] | 韩喜平, 朱翠明. 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9. |
[6] | 李海青. 使命驱动型的治理现代化——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种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4-19. |
[7] | 潘屹. 社区建设与社会服务理念的本土化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0-106. |
[8] | 秦天宝. 《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定位及其展开[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34-147. |
[9] | 袁祖社. 生命安全价值至上:现代公共性社会的生存难题——“新冠”疫情背后的人性与制度伦理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5-11. |
[10] | 李政. 中国国有经济70年:历史、逻辑与经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1-18. |
[11] | 刘彦顺. 礼乐制度作为儒家实际生活形态的时机、时态与身体履践——论颜元的礼乐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83-91. |
[12] | 程勇. 儒家制度美学要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02-109. |
[13] | 韩文龙. “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企业家精神”的创新组合及其增长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202-212. |
[14] | 顾海. 统筹城乡医保制度、与收入相关的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不平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88-97. |
[15] | 林怀艺. 论新时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5-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