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5): 149-153.

• 民国史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西方住房保障理念视阈下的上海贫民住房救助探析——以1927—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

刘荣臻   

  • 发布日期:2018-07-26
  • 作者简介:刘荣臻,历史学博士,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山西 太原 030024)。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700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1103);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041039-5)

  • Published:2018-07-26

摘要: 20世纪前期,西方住房保障理念,在客观上凭借报刊杂志、租界、传教士等途径得以在上海广泛传播,并对上海贫民住房救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上海贫民住房救助的制度化建设、官民合作的施救模式、平民住房建筑及管理的现代性等层面均带有西方住房保障理念的印迹。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其贫民住房救助实践活动呈现出追摹西方的特征。而这种追摹对推动中国社会救助事业近代化、现代责任型政府的建立以及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方, 住房保障理念, 上海, 住房救助

中图分类号: 

  • C913

〔1〕吴振源:《住宅问题之立法的解决》,《法律评论》(北京)1928年第2期。
〔2〕Eric J.Evans,Social Policy 1830-1914: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and the Origins of the Welfare State,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78,p.175.
〔3〕John Burnett,A Social History of Housing1815-1985,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1986,p.138.
〔4〕Gauldie,Enid,Cruel Habitations: A History of Working-Class Housing1780-1918,London:George Allenand Unwin,1974,p.305.
〔5〕〔9〕金延生:《住宅:一个区域社会问题》,《建国月刊》(上海) 1931年第5期。
〔6〕林坚、冯长春:《美国的住房政策》,《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2期。
〔7〕马光红、胡晓龙:《美国住房保障政策及实施策略研究》,《建筑经济》2006年第9期。
〔8〕李莉:《美国公共住房政策演变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
〔10〕李森堡:《论都市的住宅问题》,《重庆市政》1944年第6期。
〔11〕《美国建屋贷款社》,《时事新报(本埠附刊)》1934年12月18日。
〔12〕《新村的设计》,《时事新报》,1934年7月9日。
〔13〕《都市的平民住宅问题》,《道路月刊》1928年第23期。
〔14〕国际劳工局:《美国住宅问题概观》,上海市社会局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第6页。
〔15〕《上海的社会生活》,《时事新报》1935年4月2日。
〔16〕《上海建筑的过去与未来》,《时事新报》1933年3月1日。
〔17〕《上海宗教古今谈》,《中国宗教》2000年第2期。
〔18〕Chinese Y.M.C.A.,“Model Village Is Opened In Pootung,”The China Weekly Review,vol.9,(oct.1926),p.149.
〔19〕Pootung Model Village To Mark 10th Anniversary,The Shanghai Times,November 2,1935.
〔20〕George A.Fitch,The Model Village In Pootung,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 Consular Gazette,November 6,1935.
〔21〕《上海市政府平民住所委员会章程和平民住所管理规则》,档案号:Q6-9-837-8,上海市档案馆藏。
〔22〕《上海市政府公报(法规)(91)》,档案号:Y2-1-424,第43-44页,上海市档案馆藏。
〔23〕《本市最近财政概况》,《申报》1929年6月8日。
〔24〕《奖励建筑平民住所》,《时事新报》1930年4月5日。
〔25〕《上海市政府公报(指令)(106)》,档案号:Y2-1-439,第17页,上海市档案馆藏。
〔26〕Model Houses For Poor In Shanghai,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 Consular Gazette,Jul24,1935.
〔27〕上海市平民福利事业管理委员会编:《上海市平民福利事业一年来工作报告》,1936年。
〔28〕《大木桥路平民新村素描》,《申报》1936年3月12日。
〔29〕《上海市政府公报(法规)(164)》,档案号:Y2-1-494,第131-132页,上海市档案馆藏。
〔30〕孙文:《建国方略》,刘明、沈潜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99页。
[1]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62.
[2] 高和荣. 底线公平对西方社会保障公平理论的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63-69.
[3] 高传胜.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70-76.
[4] 秦明瑞. 系统的逻辑:卢曼理论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77-84.
[5] 何旭明. 社会学质性研究何以具备可推广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85-91.
[6] 王远. 从“民本”到“人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思想传统与当代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4-59.
[7] . 养老保障迈入服务时代的制度文化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41-45.
[8] . 中国失独者贫困状况及救助体系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46-50.
[9] . 社会政策视阈下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新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51-56.
[10] 李凡. 消费文化的兴起与生态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49-53.
[11] 杨凤. 女性主义视域中社会性别建构的两个向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64-67.
[12] 张继军. 守独务同、别微见显:萨义德的“血亲与姻亲”概念——基于修辞学的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80-83.
[13] 王慧博.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融入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58-64.
[14] 詹娜. 现代化进程中的姻亲关系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48-50.
[15] 高连克.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58-6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