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马克思研究新视点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
    〔加〕罗伯特·韦尔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5-9. 
    摘要 ( 149 )   PDF(pc)(530KB) ( 19 )   收藏
    马克思是一个道德哲学家。他秉持道德原则,并谴责那些蔑视与他人关系中坚持正确原则和好原则的人。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对一个已然失序但可以重回正轨的世界的解释。他诉求“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马克思没有一套完整的道德理论,但是他有自己应用得很普遍的道德立场,尽管在这个方面很多人采用不同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哲学研究
    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探析
    姚大志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0-14. 
    摘要 ( 752 )   PDF(pc)(725KB) ( 395 )   收藏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女权主义独树一帜。虽然女权主义可以按其思想渊源被分为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分析的、激进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存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生态学的等等,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之所以称这种女权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因为它把自由、平等和正义奉为最重要的政治价值。它也是女权主义的,因为它基于女性的立场揭示了妇女在现实社会中所遭受的不平等、歧视和压迫,并且提出了妇女解放的要求。但是,由于这种女权主义是在自由主义的框架下思考和行事,所以它更容易遭致其他派别的批评,特别是来自激进主义的女权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的批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尔斯公共理性的“完善性”问题
    夏庆波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5-20. 
    摘要 ( 221 )   PDF(pc)(796KB) ( 197 )   收藏
    “完善性”是罗尔斯公共理性观念乃至于其政治自由主义论证能否成立的重要前提。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力图以公共理性理念来实现现代多元社会的公共证成。在他看来,这种公共理性是“完善的”,能够解决所有或近乎所有“宪政根本和基本正义问题”;批评者则声称,罗尔斯公共理性是“不完善的”,整全性学说在公共证成中所起的作用比罗尔斯承认的要大得多。关于公共理性及其“完善性”争论的实质是现代伦理学中“义务论”与“目的论”或“中立论”与“至善论”之间的对立在公共证成问题上的延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热点问题研究
    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福利制度建设研究
    潘屹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21-28. 
    摘要 ( 214 )   PDF(pc)(1005KB) ( 268 )   收藏
    当前,我们对福利和福利制度、福利国家等相关概念在理论理解和实践操作上仍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解,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在实践中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因此澄清福利国家的概念并探讨其与中国道路的关系以及如何建成中国特色福利制度,在当下的社会建设中显得非常重要。中国特色福利制度是一个关涉人民福祉的制度设计,它和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发展道路一致。对福利国家的政策解读和小康社会的“人民为主体的国家”及“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社会目标相一致。福利制度对社会的投资将培养有尊严的劳动者、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视为根本宗旨。究其实质而言,中国梦就是要构建一个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政治民主、经济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福利制度健全的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不仅是“十三五计划”期间人民关注的热点和为了人民谋福利的重要举措,也是小康社会实现的保障,而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福利制度则是我国第二个一百年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返乡农民工就地市民化的结构、现状及其代际分化——基于湖南、安徽与贵州三省的实证调查
    罗竖元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29-37. 
    摘要 ( 119 )   PDF(pc)(1275KB) ( 214 )   收藏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目标,其关键在于引导农民工实现市民化。现阶段随着农民工“二次分化”的加剧,引导农民工在大城市实现异地市民化的同时,返回当地中小城镇实现就地市民化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现实选择。返乡农民工的就地市民化由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身份认同和经济适应四个维度构成。目前农民工就地市民化程度不仅在内部结构上呈现出“文化性超前、物质性滞后”的特征,而且在外部结构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分化趋势。另外,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适应这一指标上低于第一代农民工,即使他们的客观收入普遍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但是与城市人比较之下产生的“发展型”相对剥夺感客观上严重地削弱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适应水平。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才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养老服务协同供给模式建构研究
    包先康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38-46. 
    摘要 ( 140 )   PDF(pc)(1429KB) ( 124 )   收藏
    传统的以家庭为主,国家、集体为辅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出现了严重的失灵,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失能、社区失能和政府失灵。依据治理理论,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既要激活原有主体——家庭、社区和政府,使之履行应有的职能,又要培育和引进新的主体——养老机构、保险机构和社会组织,以弥补原有主体能力的不足,以此建构一个多主体协同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要建构这样一种新的供给模式,我们需要建构多元主体的协同性认知,实现对多元主体力量的有效整合;而要保证这一模式的有效运行,还要设计出包括协同机制、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社会市场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在内的多项有效的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建构健康老龄化农村社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制造”的“罪与罚”——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制造”形象
    吴卫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47-52. 
    摘要 ( 293 )   PDF(pc)(753KB) ( 248 )   收藏
    基于好莱坞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需要,中国品牌频频亮相好莱坞银幕,成为好莱坞电影里一种新的中国元素植入类型。“中国制造”一直深陷各种社会舆论的漩涡,既是美国政客们的“眼中钉”和诋毁中国的靶子,也是不少好莱坞影片建构中国形象的重要元素。作为美国政治“晴雨表”的好莱坞电影充斥着对中国产品与制造业本身的不安与忌惮,刻薄的讽刺和恶劣的想象不一而足,极尽丑化中国制造业之能事。出于对中国制造业异军突起和竞争优势的忌惮,美国人特别是一些政治人物,从“政治正确”和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动辄将“中国制造”作为“靶标”和“出气筒”,凸显出强烈的本土保护主义色彩。蓄意将“中国制造”与战争、屠杀联系起来,堪称是好莱坞的一种不乏恶意的想象。好莱坞讲述中国经济“入侵”美国,美国人为捍卫国家利益而斗争的故事很多。好莱坞电影动辄对中国产品说三道四,归根结底是为了达到丑化中国形象之目的。“政治正确”素来是好莱坞恪守的圭臬,影片的故事及其内涵必须契合美国的政治理念和主流思想,“中国制造”形象呼应美国的现实政治诉求与战略意图,折射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棚户社区治理的模式与政策选择——以辽宁抚顺、阜新、本溪棚户区改造为个案
    苏春艳, 孟翔飞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53-57. 
    摘要 ( 207 )   PDF(pc)(534KB) ( 181 )   收藏
    中国贫困住区的形成与体制的改变和资源的枯竭密切相关。辽宁在棚户区改造完成后,棚改社区的进一步发展遭遇了一系列困难,包括生活空间的边缘化、社区人口的老龄化、贫困问题的代际化、社区管理的弱化、消费收入差距的扩大化等问题。面对中国城市贫困区的挑战,公共政策要把“面向贫困”的发展规划置于优先性和战略性的地位,为此,政府应该出台政策优化空间布局、建设宜居的社区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社区管理者的待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土地法律政策研究
    “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有效实现的物权逻辑
    韩学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58-65. 
    摘要 ( 160 )   PDF(pc)(985KB) ( 454 )   收藏
    “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的独立运行需要在明确其物权属性的基础上展开,作为独立的用益物权类型,应破除主体限制,强化其收益权能,保证在承包权的期限内自由设定流转期限,但必须加强对权利变动公示方式的生效主义规制,以保障承包权人——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同时维护经营权主体,实现经营权权能的安全与效率。经营权的独立运行是符合农业经济发展逻辑与规律的物权调整,采取相对自由的流转方式,允许具有一定金融效益的入股、抵押及信托等方式流转可以充分实现并提升农地效益,有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属于农地法律制度的创新性变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力束视角下我国土地管理行为法权表达及意义——立足于《土地管理法》修改背景下的审思
    张先贵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66-72. 
    摘要 ( 177 )   PDF(pc)(997KB) ( 197 )   收藏
    澄清我国土地管理行为法权表达的混乱,应遵循法教义学的研究范式。基于规范性和法效性的考量,我国现行土地管理行为的法权表达应在科学整理法内部资源的基础上,作出符合体系性和逻辑性的解释,这是达至形式理性的内在要求。立足于法权规范视角,中国法语境下的土地管理行为是由内核性权力和配套性权力组成的权力束结构体系,前者是以实现土地资源属性上承载的公益目标而对土地资源进行管制的权力,主要包括土地规划权、土地用途管制权、土地开发许可权和土地征收权等权力;而后者是以保障土地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运行而设置的,主要由土地登记权、土地税收权和土地监督权等构成。土地管理行为中的内核性权力是最能反映我国现行土地管理行为法权表达的本质性内涵,体现我国现行土地管理行为有别于其他行政管理行为的根本差异。我国现行土地管理行为的法权表达应被定位于土地管理的内核心权力层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理解析及制度意义
    高富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73-78. 
    摘要 ( 187 )   PDF(pc)(727KB) ( 415 )   收藏
    “三权分置”改革表面上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拆分为承包权与经营权,但实际上是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其核心在于重构农民集体所有权,完成农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深改目标。法理上,农地“三权体制”不仅不违反物权法,而且还是实现上述改革目标的必然选择。这样的变革完成了农民集体土地产权的法律化改造,既解放了土地对农民个体的束缚,又使土地经营脱离了农民或集体的束缚,实现了“地”和“人”的双重解放,铺就了农村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只是实现这样的宏伟目的既需要系统化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谨慎、有条件地实施各项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嫖宿幼女罪废除的价值分析及相关行为的认定
    钱叶六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79-85. 
    摘要 ( 174 )   PDF(pc)(755KB) ( 341 )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废除了嫖宿幼女罪,这纠正了幼女享有性自主权的错误观念,消除了对幼女的污名化,实现了刑法法益保护的正本清源以及纾解了刑罚配置上的不均衡。嫖宿幼女罪虽已被废除,但嫖宿幼女现象并未从此在社会上销声匿迹。嫖宿幼女的,应视情形按照奸淫幼女型强奸罪或猥亵儿童罪定罪处罚。引诱幼女供嫖客嫖宿的,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构成奸淫幼女型强奸罪或猥亵儿童罪的共犯和引诱幼女卖淫罪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由于幼女是奸淫幼女型强奸罪、引诱幼女卖淫罪等罪的构成要件事实,相应犯罪的成立应以行为人主观上对“幼女”具有明知为前提。不知对方为幼女而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而嫖宿的,构成《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普通强奸罪;不知对方是幼女而引诱其卖淫的,成立引诱卖淫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践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分析
    王倩, 吴承礼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86-91. 
    摘要 ( 156 )   PDF(pc)(756KB) ( 212 )   收藏
    即便不考虑信息网络技术所增加的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独有的运行规律使其在中国当前的金融环境下有着高于传统金融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新形态未改变其实现跨期价值与信用交换的金融本质,实践中亦非纯粹的信息中介,因而传承了传统金融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凭借技术优势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同时,又因虚拟性、征信体系不完善与投资者风险意识淡漠而有着更为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长尾特征,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外部性、弱化了市场约束、引发了羊群效应;互联网金融的网络效应通过网络外部性和正反馈效应增加了金融动荡,其竞争性垄断的市场结构则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复杂性需要重塑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与教育并强化行业自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借贷的风险及应对之策:基于信用利差的分析
    胡滨, 郑联盛, 王寿菊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92-98. 
    摘要 ( 143 )   PDF(pc)(1129KB) ( 159 )   收藏
    由于国内金融抑制程度较深,金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全面满足,网络借贷基于互联网技术发挥了长尾效应,提高了长尾客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引发其爆发式增长。但是,网络借贷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网络借贷利率对于基准利率、期限结构以及借款规模不敏感,其信用利差定价机制不完善。网络借贷由于民间金融属性、资金可得性、监管规避性以及产品公募化使得其信用风险和利差无法有效定价。长期的监管缺位、扭曲的监管体制等问题亦是信用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的重要原因。理顺网络借贷的监管体制,认清网络借贷的金融本质,强化信用利差定价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建设,是网络借贷稳健发展的必要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博弈分析与制度建设
    王曙光, 贾镝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99-107. 
    摘要 ( 155 )   PDF(pc)(1257KB) ( 297 )   收藏
    对监管机构而言,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可以降低互联网金融平台高风险运营的概率;加大对拖欠平台的处罚力度、建立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用评级制度可以抑制平台违约的激励;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应当提升自身经营效率,并设立筹资人信用评级系统、要求披露信息以降低资质不良的筹资人申请贷款的可能性;此外,监管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应当主动加强投资者教育,并设置投资者投资金额上限,以起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农地流转风险甄别
    韩喜平, 王炳程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08-112. 
    摘要 ( 96 )   PDF(pc)(719KB) ( 174 )   收藏
    推进农地流转符合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规律。但是,农地流转过程中过激的市场化和行政化行为背离了农地应有的功能、定位和原旨,诱发了私有化观念思潮、流转目的异化、农民主体性丧失、资本下乡与民争利、农村剩余劳动力显化等一系列风险。在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的条件下,需要正视农地流转中的系统性、结构性风险,积极主动识别和规避农地流转风险,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善治的中国特色农地流转道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清史研究
    永乐建元与太祖所封诸王心态
    张明富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13-120. 
    摘要 ( 157 )   PDF(pc)(1029KB) ( 551 )   收藏
    “靖难之役”以后,朱棣甫登大位即宣布革建文朝制,并大力进行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建构。对此,太祖所封诸王心态不一,反应各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心态类型,忠君心态、避祸心态、不服—反叛心态皆有,而成祖对太祖所封亲王权力的剥夺是亲王产生不满乃至异谋的主要原因。对于太祖所封诸王,明成祖和建文帝不同,并未简单地实行削藩之策,而是寓削藩之意于分封之中,既笃亲亲之谊,予以优厚待遇,又削夺其权力,防止其坐大。总体而言,明成祖的宗室政策刚柔结合,具有一定程度的张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后期政治变局下心学、理学的消长
    姜海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21-125. 
    摘要 ( 204 )   PDF(pc)(521KB) ( 446 )   收藏
    阳明学在明代后期得到了当时朝廷重臣徐阶、李春芳等人的推动,使得本在江南地区广泛传播的思潮开始在理学盛行的北京传播,这种传布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修正了已经固化的程朱理学,却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秩序构成一定的冲击。为此,稍后上台的内阁首辅高拱、张居正及以往做过中央官员的一些东林党人对心学展开打压,并极力宣扬程朱理学,最终心学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进而促进了学术的内在转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津教案后《传教章程八条》的筹议与夭折
    董丛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26-132. 
    摘要 ( 227 )   PDF(pc)(981KB) ( 726 )   收藏
    天津教案的发生使清朝陷入极大的外交被动和难堪,也刺激其开始运筹善后性防范的措施。案后由总理衙门提出的《传教章程八条》,既在本朝相关官员中征询意见,更积极与有关外国方面联络沟通,争取签订。从被征询意见的本朝官员反应情况看,大多是表示完全赞成并对成局抱有希望的,也有的对某些条款内容提出了建议性具体修改方案,还有的从一开始就对其可行性不抱乐观态度。从外国态度方面来看,因有关各国与天津教案的关联疏密不同、所涉教派有异,其表面态度也存在差别,而总体上是抵制的,法国和天主教方面的反对尤为直接、明确和坚决。虽说到头来该章程未得签订,但清方的运筹拟议也并非毫无意义,起码能够反映其是以专门性“教章”防范“教患”的一种筹策,也为以后的筹措提供了资鉴和启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石仓农家账簿中数字的释读
    蒋勤, 曹树基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33-141. 
    摘要 ( 217 )   PDF(pc)(1222KB) ( 375 )   收藏
    相比于土地契约,清代石仓农家账簿多由当事人自己书写、大量利用苏州码表达数字,表达不规范,释读难度大。这种不规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略写位数:通常第一行用苏州码代表数字,第二行用文字表示位数;但很多簿主常会省略第一行最末的零以及第二行的位数,从而引发误读。二是混用单价和总价,即簿主根据需要使用苏州码,有时表示货物单价,有时又表示总价。但将同一往来户的年度核算、各账簿内的物价信息结合起来进行比对和校验,可以确定苏州码数字串表达的实际数值是单价还是总价,以及不同度量衡(包括“大桶”与“小桶”)、不同钱币(包括洋银、银两、铜钱)之间的换算关系与时代变动。这种“有机”分析有赖于三个条件:(1)农家账簿设置总簿,对每个往来户进行年度结算;(2)研究者按照“归户”原则收集、整理文书;(3)同一地区的簿主共享度量衡、缩略方式等方面的地方性知识。而综合运用族谱传记、账簿内容和外部银钱比价释读账簿数字实质上即是综合运用史料进行的考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国史研究
    转型中的国民党与工会——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的劳资关系为视角
    田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42-148. 
    摘要 ( 231 )   PDF(pc)(984KB) ( 668 )   收藏
    1927年国民党“清党”行动后,中国的劳工运动陷入低潮,但随着上海“七大工会”的崛起以及劳资问题的凸显,至少在上海工界出现了某种复兴。然而,随着1928年10月沪邮务罢工的结束,国民党又进一步调整劳工政策与法规,这种做法直接影响到当时及日后的劳资关系甚至是中国劳工运动的历史走向。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脉络下,隐含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政府、党部、工会在转型中多变的关系与复杂的政治态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住房保障理念视阈下的上海贫民住房救助探析——以1927—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
    刘荣臻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49-153. 
    摘要 ( 129 )   PDF(pc)(559KB) ( 191 )   收藏
    20世纪前期,西方住房保障理念,在客观上凭借报刊杂志、租界、传教士等途径得以在上海广泛传播,并对上海贫民住房救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上海贫民住房救助的制度化建设、官民合作的施救模式、平民住房建筑及管理的现代性等层面均带有西方住房保障理念的印迹。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其贫民住房救助实践活动呈现出追摹西方的特征。而这种追摹对推动中国社会救助事业近代化、现代责任型政府的建立以及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茅盾文学研究
    论茅盾与美国左翼文学之关系
    吕周聚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54-160. 
    摘要 ( 316 )   PDF(pc)(980KB) ( 452 )   收藏
    茅盾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及文学活动等诸多方面都与美国左翼文学发生密切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国左翼文学的影响。正因如此,茅盾创作的《子夜》等左翼文学作品不仅与当时的苏联左翼文学不同,而且与国内的左翼文学也有所不同,改变了中国左翼文学发展的方向。茅盾与美国左翼作家之间的密切交往合作,扩大了中国左翼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影响,让中国左翼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获得了自己独特的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茅盾与20世纪中国土地革命叙事
    阎浩岗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61-166. 
    摘要 ( 228 )   PDF(pc)(740KB) ( 192 )   收藏
    茅盾的乡村叙事与“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有重要差异:他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业破产、中国农民贫困化只是新近发生的事,其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入侵,而非封建土地制度的直接结果,在此之前农民存在通过勤劳而致富的可能性。茅盾笔下的地主有各种性格类型和不同品格特征,他们也是农业破产的受害者,虽然都剥削农民,但并不都是恶霸。即使革命即将或已经到来,农民也并无真正自觉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其形象也未被“洁化”。茅盾对暴力革命的态度比较矛盾。茅盾乡村叙事的上述特点源于其自觉的创作追求,即强调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文学的主要功能不是直接宣传政治理念、鼓动革命,创作必须以作家本人的生活经验和独立思考为基础。因此,茅盾的乡村叙事除了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具有一定超越政治立场的文献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茅盾研究刍议
    贾振勇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67-171. 
    摘要 ( 128 )   PDF(pc)(504KB) ( 270 )   收藏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谱系、价值秩序和意义系统正在悄然酝酿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茅盾研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探究茅盾及其作品的独创性应成为一个重要取向。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以“世界文学”眼光对茅盾小说的评价,应该引起我们对茅盾小说现代性的含混、复杂内涵进行重新辨识,茅盾小说中的政治性、时代性,也是中国现代性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学界关于民国实际经济状况与《子夜》叙事关系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茅盾小说的理解与阐释,但需要注意区分虚构文本和历史事实的本质差异。作为有独立意志的作家,茅盾有权以自己认同的方式进行艺术虚构,通过小说艺术表达对社会、政治的反抗和希冀。这就需要我们在更广阔视野理解茅盾小说艺术的独创性,恰恰可能在茅盾的混乱、脆弱、痛苦和彷徨时刻,他的艺术才情才得以天然释放,从而营造出充满含混、暧昧和张力的原生态小说艺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茅盾与中国大西北的结缘
    李继凯, 李国栋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72-176. 
    摘要 ( 204 )   PDF(pc)(719KB) ( 270 )   收藏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论域,也是文学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人地亦即人文与地理关系的建立往往是一种宿命般的人生深缘,茅盾与大西北的结缘就是如此。江南文人茅盾曾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有过长达两年(1939.1-1940.12)的大西北游历生活,从兰州、乌鲁木齐到西安再到延安及宝鸡,都留下了他的“探路”足迹。茅盾长达两年的大西北生活经历对其创作手法乃至思想追求产生重要影响。就像在当时革命圣地延安的生活经历锤炼了他高度的政治热情与纯洁的革命思想,还如新疆这一地处边缘的多民族异质文化区域给予了他更宽广的文化关注视野,使他能够以边缘立场来反思新疆文艺的诸多问题,同时也给予了他一般现代作家所未有的全新审美体验,让他能够更深刻全面地分析着中国现实。在此期间,作为“探路者”的茅盾社会事务繁忙,既担任行政职务并广泛参与教学和演讲等活动,还笔耕不辍,完成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尤其是借助于文学书写来参与社会、影响人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神话文学的艺术情境和审美特性
    颜翔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77-183. 
    摘要 ( 149 )   PDF(pc)(775KB) ( 306 )   收藏
    20世纪迄今为止的文学呈现出的一个鲜明的景观就是“神话的复活”。一些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引入各种神话的因素,诸如汲取古典神话中的素材、人物、故事、背景、结构、话语等,创造出新颖别致的文本。更多的作家立足于自己所处语境,利用现实世界的感性材料、借鉴神话思维的方法进行构思与写作,建构独特的艺术情境和审美特性。神话在现代社会甚至在后现代社会中依然不会消亡,只不过它改变了与以往神话不同的存在形式,甚至以现代科技作为神话的构成元素和面具伪装。传统英雄神话在武侠小说中获得了方法与观念的美学转型,魔幻小说则将传统神话赋予当下语境的诠释与表现,而科幻小说融合了科技与神话这两重要素,将神话演进到新的历史梯度。显然,当代文学创作在汲取神话思维或神话意识丰富文本表现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审美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更,文学创作与当代神话构成合乎美学逻辑的必然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民国词集文献的整理及其意义
    曹辛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84-188. 
    摘要 ( 138 )   PDF(pc)(711KB) ( 150 )   收藏
    民国词集的全面整理是一项规模较大、任务艰巨繁重、颇具挑战意义的重大文献整理与研究,也是“全民国词”编纂的前期工程。种种现状说明,对民国词集文献整理的科研时机已到,亟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与精力,以刺激与促进学界对民国词及民国词学乃至各种民国旧体文学进行突破性的研究。整理民国词集文献的主要工作有三方面。一是民国词集及其作品的全面排查、考察、获取与刊印。二是民国词史的撰写。以编年史、史传、提要等,为近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民国旧体文学史的建构与研究提供便利。三是文献学或史料学的研究与运用。即做好对民国词集的排查编目、编年、叙录、提要与汇辑刊印等。围绕这三方面工作,将形成总目提要、编年、叙录以及电子数据库“四大板块”、六大方面的研究。对民国词集文献整理计划的实施、科研的实践与任务的完成应围绕“有利于民国旧体文学深化、有利于全民国词的编纂、有利于民国文学文献学(特别是民国词学文献)的发展、有利于民国文学文化史料的展示”这四个中心目标进行。民国词集文献的整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学术意义。这既是对已有相关成果的发展与突破,也是对民国词、民国词学以及民国旧体文学史整理与研究的大规模拓荒,其应用价值与社会价值应受到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美国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观刍议——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视为汉学共同体
    夏伟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5):  189-192. 
    摘要 ( 117 )   PDF(pc)(489KB) ( 260 )   收藏
    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三家视为一汉学共同体加以讨论,以呈现美国汉学眼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西学形象,无疑已成为中国大陆学界共识;然就其总体境况而言,则无论是对汉学家的个案研究,对共同体的理路探索,以及中西研究成果的学术得失比对,当颇有提升空间。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为标志的美国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这落实在操作层面,宜划为三块:总体理路、“三家”的研究模态演化、各自限度。对美国汉学三家作整体观,切忌视之为“铁板一块”,相反,它本身是处在松散的演化过程中。这就启示后学不妨分三步走:分而论之、合而论之、平而论之。只有将美国汉学三家视为一个共同体加以观照,厘清其始终坚持的基本理路与模态演化的推陈出新,才能叠加、透视出美国汉学所绘制的那幅中国学科肖像中最写实、最有价值的部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