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5): 172-176.

• 茅盾文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茅盾与中国大西北的结缘

李继凯, 李国栋   

  • 发布日期:2018-07-26
  • 作者简介:李继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 西安 710062) ;李国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13)

  • Published:2018-07-26

摘要: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论域,也是文学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人地亦即人文与地理关系的建立往往是一种宿命般的人生深缘,茅盾与大西北的结缘就是如此。江南文人茅盾曾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有过长达两年(1939.1-1940.12)的大西北游历生活,从兰州、乌鲁木齐到西安再到延安及宝鸡,都留下了他的“探路”足迹。茅盾长达两年的大西北生活经历对其创作手法乃至思想追求产生重要影响。就像在当时革命圣地延安的生活经历锤炼了他高度的政治热情与纯洁的革命思想,还如新疆这一地处边缘的多民族异质文化区域给予了他更宽广的文化关注视野,使他能够以边缘立场来反思新疆文艺的诸多问题,同时也给予了他一般现代作家所未有的全新审美体验,让他能够更深刻全面地分析着中国现实。在此期间,作为“探路者”的茅盾社会事务繁忙,既担任行政职务并广泛参与教学和演讲等活动,还笔耕不辍,完成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尤其是借助于文学书写来参与社会、影响人心。

关键词: 茅盾, “探路者”, 大西北, 文学地理, 行旅与写作

中图分类号: 

  • I 206.6

〔1〕〔2〕〔3〕张宝裕等主编:《杜重远》,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243、242、243页。
〔4〕钟桂松:《茅盾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17页。
〔5〕〔6〕张积玉、王钜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21、218页。
〔7〕〔8〕〔9〕〔12〕〔13〕〔14〕陆维天编:《茅盾在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228、228、217、128、199页。
〔10〕朱鸿召:《延河边的文人们》,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第267页。
〔11〕方铭编:《茅盾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136页。
〔15〕茅盾:《风景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第7页。
〔16〕白朗:《中国人文地脉》,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1年,第17页。
〔17〕贾平凹:《平凹文论集》,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34页。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