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5): 167-171.

• 茅盾文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茅盾研究刍议

贾振勇   

  • 发布日期:2018-07-26
  • 作者简介:贾振勇,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 济南250014)。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ZW181)

  • Published:2018-07-26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谱系、价值秩序和意义系统正在悄然酝酿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茅盾研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探究茅盾及其作品的独创性应成为一个重要取向。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以“世界文学”眼光对茅盾小说的评价,应该引起我们对茅盾小说现代性的含混、复杂内涵进行重新辨识,茅盾小说中的政治性、时代性,也是中国现代性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学界关于民国实际经济状况与《子夜》叙事关系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茅盾小说的理解与阐释,但需要注意区分虚构文本和历史事实的本质差异。作为有独立意志的作家,茅盾有权以自己认同的方式进行艺术虚构,通过小说艺术表达对社会、政治的反抗和希冀。这就需要我们在更广阔视野理解茅盾小说艺术的独创性,恰恰可能在茅盾的混乱、脆弱、痛苦和彷徨时刻,他的艺术才情才得以天然释放,从而营造出充满含混、暧昧和张力的原生态小说艺术。

关键词: 茅盾研究, 独创性, 世界文学, 现代, 经济, 含混

中图分类号: 

  • I206.

〔1〕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6页。
〔2〕〔3〕〔4〕〔5〕〔6〕〔7〕〔10〕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范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6、106、106、106、112、107、109页。
〔8〕黑格尔:《美学》第2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75页。
〔9〕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刘绍铭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9页。
[1]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2]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3]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4]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5]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6] 蔡长青. 人文情怀:林非学术与创作的共同指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3-206.
[7] 夏中义. 苏联模式与郭绍虞“学科变异”——对1959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思想史解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22-130.
[8] 刘锋杰. “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的错位——从郭绍虞的相关研究说开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31-140.
[9] 何旺生. 论郭绍虞的“保存古人的面目”——作为一种诠释范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1-147.
[10]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11] 胡胜.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1-166.
[12]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13] 冯静. 殖民权力场域与东北现代文学话语建构——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74-179.
[14]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15] 王颖. 论《老学庵笔记》的小说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8-21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