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5): 154-160.

• 茅盾文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茅盾与美国左翼文学之关系

吕周聚   

  • 发布日期:2018-07-26
  • 作者简介:吕周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 济南 250000)。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W106)

  • Published:2018-07-26

摘要: 茅盾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及文学活动等诸多方面都与美国左翼文学发生密切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国左翼文学的影响。正因如此,茅盾创作的《子夜》等左翼文学作品不仅与当时的苏联左翼文学不同,而且与国内的左翼文学也有所不同,改变了中国左翼文学发展的方向。茅盾与美国左翼作家之间的密切交往合作,扩大了中国左翼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影响,让中国左翼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获得了自己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 茅盾, 美国, 左翼文学, 关系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现代·美国文学专号·导言》,《现代》1934年第5卷第6期。
〔2〕茅盾:《辛克莱六十生辰》,《茅盾全集》第5卷,合肥:黄山书社,2014年,第545-546页。
〔3〕瞿秋白:《子夜与国货年》,《申报·自由谈》1933年3月12日。
〔4〕〔9〕〔16〕〔17〕〔18〕〔19〕〔22〕〔23〕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茅盾全集》第1卷,合肥:黄山书社,2014年,第566、536、544、544、563、558、547、568页。
〔5〕朱明:《读〈子夜〉》,《出版消息》1933年4月。
〔6〕Upton Sinclair:《拜金艺术——艺术之经济学的研究》,冯乃超译,《文化批判》1928年第2号。
〔7〕谢天振、查明建主编:《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51页。
〔8〕〔14〕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年,第98、98页。
〔10〕〔11〕〔12〕〔13〕〔21〕茅盾:《关于“创作”》,《茅盾全集》第1卷,合肥:黄山书社,2014年,第520、520、521、522、524页。
〔15〕葛中俊:《厄普敦·辛克莱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1994年第1期。
〔20〕茅盾:《再来补充几句》,《子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555页。
〔24〕〔25〕茅盾:《“左联”前期》,《茅盾全集》第1卷,合肥:黄山书社,2014年,第506页。
〔26〕茅盾:《一九三四年的文化“围剿”和反“围剿”》,《茅盾全集》第1卷,合肥:黄山书社,2014年,第727页。
[1]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2]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3]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4] 冯静. 殖民权力场域与东北现代文学话语建构——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74-179.
[5] 张娟.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学衡派生存悖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3-217.
[6] 汪沛. 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25-228.
[7] 刘东方. “1918年起点说”申议——以《新青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1-187.
[8] 宛小平,朱亚坤. 功利和超功利——基于朱光潜和鲁迅的一场争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8-193.
[9] 刘朝霞. 物化·奴化·异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9-192.
[10] 时世平.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3-188.
[11] . 纪实与回忆:论郭沫若、谢冰莹对从军北伐的不同书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0-174.
[12]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13] .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81-186.
[14] . “民国”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89-195.
[15] 李红梅.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乐天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29-23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